
繁荣滋长。 唐 郭子仪 《享太庙乐章·保大舞》:“万物茂遂,九夷宾王。”《新唐书·陈子昂传》:“使人乐其业,甘其食,美其服,然后天瑞降,风雨时,草木茂遂。”《宋史·乐志九》:“物性茂遂,民俗阜昌。”
“茂遂”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茂遂”原指草木茂盛、生长旺盛的状态,后引申为事物繁荣滋长、兴盛发展的广义概念。该词既可描述自然景象,也可用于比喻人才出众或社会昌盛。
自然层面
形容植物繁茂,如“草木茂遂”,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例如《新唐书》提到“风雨时,草木茂遂”,强调风调雨顺后植被的蓬勃生长。
社会与人文层面
引申为事物或社会状态的繁荣,如《宋史》中“物性茂遂,民俗阜昌”,指物产丰饶、民生安定。唐代郭子仪《享太庙乐章》亦用“万物茂遂”形容国家昌盛、四方来朝的局面。
该词多见于史书与文学典籍,例如:
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书面语或学术讨论中。若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确认其适用性。
茂遂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某人非常聪明、才智出众的意思。
茂遂的拆分部首是茂,总共有8个笔画。
茂:用一横丨画,向右上方弯折成一角,再画一横丨。
遂:用一横丨画,再往右上方弯曲。
茂遂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篇》中,原指人的才能非常高超,具有卓越的学识和智慧。
茂遂的繁体写法为「茂遂」。
在古代,茂遂是这样写的:
茂:草字头「艹」加上旁字「卯」。
遂:从「辶」字旁开始写,先写一个「⻌」,再加上「即」字右边的一横。
他的才华出众,可以说是茂遂之才。
茂盛、茂密、茂名、遂行、遂愿
聪明、聪慧、智慧、才智
愚笨、无知、愚钝、庸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