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虎门的意思、虎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虎门的解释

(1).古代王宫的路寝门。《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郑玄 注:“虎门,路寝门也。王日视朝於路寝,门外画虎焉,以明勇猛,於守宜也。”《左传·昭公十年》:“ 子良 曰:‘先得公, 陈 鲍 焉往?’遂伐虎门。”

(2).国子学的别称。《周礼·地官·师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后世遂以虎门之左为国子学所在地,而以“虎门”为国子学的别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 子才 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自王室不靖,虎门业废。”《魏书·刘芳传》:“ 蔡氏 《劝学篇》云:‘ 周 之师氏居虎门左,敷陈六艺,以教国子。’今之祭酒,即 周 师氏。” 章炳麟 《原儒》:“局之类名,蹴鞠弋道近射,歷谱近数,调律近乐,犹虎门之儒所事也。”按, 清 孙诒让 曰:师氏教国子于小学,在王宫南之左(即皋门内之左也)。其居虎门左司王朝,则专据朝位言之,不涉教学之事。如 孙 说,则以虎门为国子学者,误。参阅《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清 孙诒让 正义。

(3).地名。一曰 虎头门 。在 广东省 东莞市 西南,扼 珠江 出海之口,东有 大虎山 ,西有 小虎山 ,两山相对如门,故名。 中 外船舶之入 广州 者,必由 香港 入 珠江 ,经 虎门 ,始达 广州 。 清 道光 年间, 林则徐 曾在此焚毁鸦片,并痛击 英国 侵略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虎门”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其核心释义可归纳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词源与古代释义

  1. 王宫门名
    指古代王宫的路寝门(君主处理政务的宫殿门)。《周礼》记载,虎门因门外绘有虎形图案而得名,象征勇猛威严,如《左传》提到诸侯攻打虎门的典故。

  2. 国子学别称
    因周代师氏(掌管教育的官职)在虎门之左教授贵族子弟,后世以“虎门”代指国子学(古代最高学府)。


二、地理与历史地位

  1. 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西南,珠江入海口处,因东侧大虎山、西侧小虎山对峙如门得名,是广州通往南海的咽喉要道。

  2. 近代史象征意义

    • 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在此销毁鸦片2.3万余箱,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虎门炮台战役中,清军将领关天培殉国,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历史影响:被称为“觉醒之门”,激发民族意识,推动近代化进程。

三、现代发展

如今虎门是经济强镇,GDP超千亿,以服装、电子产业闻名,拥有虎门大桥等现代地标,同时保留鸦片战争博物馆、销烟池旧址等历史遗迹,成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典型代表。

总结

“虎门”既是古代政治与教育的符号,也是地理要塞与近代民族精神的象征,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发展活力。

网络扩展解释二

虎门

虎门是一个地名,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附近。它位于珠江口的南岸,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拆分部首和笔画

虎门的拆分部首是虍(一只虎的头部),它的总笔画数是10画。

来源

虎门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只凶猛的老虎常常出没在这个地区的入海口,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全。因此,人们将这个地方称为虎门。

繁体

虎门的繁体字为虎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写虎门的汉字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中一种写法是“虎闖”,意为“虎闯过来”。这种写法更加强调了当地曾经频繁出现的老虎的威胁。

例句

1. 我们计划明天去虎门游玩,欣赏美丽的海景和观赏当地的渔船。

2. 虎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有很多古迹和文化遗址。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虎口、门户、虎啸

近义词:虎口、入海口、入海处

反义词:龙门(虎和龙在中国文化中有对立的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