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贞的意思、三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贞的解释

三节妇。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永初 中, 广汉 、 汉中 羌反,虐及 巴郡 。有 马妙祈 妻 义 、 王元憒 妻 姬 , 赵蔓君 妻 华 ,夙丧夫,执 共姜 之节,守一醮之礼,号曰三贞。遭乱兵,迫匿,惧见拘辱,三人同时自沉於西 汉水 而没死。”《剪灯新话·爱卿传》:“要学三贞,须拼一死,免被旁人话是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贞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女性在贞操、节义上坚守极高的道德标准,尤其强调对婚姻的忠诚与贞洁。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承载着传统礼教对女性行为的规范要求,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一、本义解析

  1. 贞洁守一

    指女子终身不嫁二夫,从一而终。如《仪礼·丧服》中“妇人有三从之义”的延伸,要求女性在夫亡后守节不渝。

  2. 德性坚贞

    强调心志如磐石不可转移,如《女诫》所言“清闲贞静,守节整齐”,涵盖言行端庄、拒斥私情等品行要求。

  3. 礼教象征

    古代常以“三贞九烈”并称,成为封建伦理中女性道德的最高典范,常见于旌表节妇的碑文与史传。

二、历史语境中的实践

三、现代认知与演变

当代语境中,“三贞”被视为历史文化现象。学者指出其本质是父权制下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参考《中国妇女生活史》,而现代性别平等理念已摒弃此类单向道德束缚,转而倡导婚姻自由与人格尊严。


注: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及史学研究成果,因部分古籍原典无网络公开链接,来源标注采用学术文献通例。具体词条可查阅:

  1. 《仪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班昭《女诫》(收入《后汉书·列女传》)
  3. 《清史稿·列女传》
  4. 费丝言《由典范到规范:从明代贞节烈女的辨识与流传看贞节观念的严格化》
  5.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6. 谭嗣同《仁学》
  7.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三贞”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二、起源与典故

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东汉永初年间,巴郡有三位寡妇(马妙祈妻义、王元憒妻姬、赵蔓君妻华),在战乱中为躲避士兵凌辱,集体投西汉水自尽,被后世称为“三贞”。这一典故成为封建时代表彰女性贞烈的典型。


三、使用场景

  1. 传统语境:多用于形容女性坚守贞洁,如“三贞九烈”“三从四德”等封建道德标准。
  2. 现代延伸:可泛指面对诱惑或压力时坚守原则的行为,但需注意其历史局限性。

四、例句参考


五、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华阳国志》或《剪灯新话》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艾豭按乐白媒八角茴香陂障边侧别场花草率将事春旗大城市丹干典该定约范张逢人说项高号功载狗头上生角过段果实何须宏规会长回执获卤济济漆漆救拔脊心骨机牙军牍举止大方枯损冷沉沉凌澌泥骨宁俗旁说盆草乾贶拳偻磉磴三山五岳三邪实打实着书肺水送山迎鼠韭书帽四面八方丝竹会太一数汤饼会土田微时无把握雾叠项髻小赋遐跂息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