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破读的意思、破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破读的解释

[read] 同一个字因意义不同而有几种读音的时候,习惯上称通常读音之外的读音为破读,如“好逸恶劳”的“好”读去声

详细解释

谓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如“美好”的“好”读上声(hǎo),而“爱好”的“好”则改读去声(hào)。参见“ 破字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破读"是汉语音韵学和训诂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同一个汉字因词性、意义或语法功能不同而改变读音的现象。这种读音变化主要是通过改变声调(最常见)或声母、韵母来实现的,目的是在书面语中区分同一字形所代表的不同词或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核心特征

    • "破读"又称"读破"或"破音"。其核心在于"因义破音",即为了区别字义(通常是引申义或假借义)而改变该字原有的常规读音(称为"本音"或"如字")。
    • 例如:"好"字,表示"美好"(形容词)时读hǎo(上声),这是本音;表示"喜爱"(动词)时则需"破读"为hào(去声)。这种去声读法就是破读音(《汉语大词典》)。
  2. 主要类型与功能

    • 区分词性: 这是破读最常见的作用。通过改变读音(主要是声调)来标志词性的转变。
      • 名词 -> 动词: "王"(wáng, 君王,名词) -> "王"(wàng, 称王,统治,动词,破读为去声)(《辞源》)。
      • 动词 -> 名词: "衣"(yī, 衣服,名词) -> "衣"(yì, 穿衣,动词,破读为去声)。
      • 形容词 -> 动词: "好"(hǎo, 美好,形容词) -> "好"(hào, 喜爱,动词,破读为去声)。
      • 不及物动词 -> 及物动词: "饮"(yǐn, 喝,自动) -> "饮"(yìn, 给...喝,使动,破读为去声)(王力《古代汉语》)。
    • 区分词义: 即使词性相同或相近,有时也通过破读来区分不同的意义。
      • "数"(shǔ, 计算,动词) -> "数"(shù, 数目,名词) -> "数"(shuò, 屡次,副词,破读为入声或去声)(《汉语大词典》)。
      • "恶"(è, 坏的,形容词) -> "恶"(wù, 厌恶,动词,破读为去声)。
    • 区分本义与假借义: 当某字被借用来表示另一个词(假借)时,有时会通过破读来区分本义和假借义。
      • "说"(shuō, 说话,本义) -> "说"(yuè, 喜悦,假借义,后写作"悦",破读为入声)。
  3. 语言学意义

    • 破读现象是汉语从上古到中古发展过程中,词汇派生和语法功能细化的产物,反映了汉语词汇从单音节词为主向通过音变、复合等方式构词的发展趋势。
    • 它是研究汉语历史音变(特别是"四声别义")和语法形态变化的重要材料(王力《汉语史稿》)。
  4. 现状与规范

    •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一部分古已有之的破读被继承下来,成为现代多音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好"hǎo/hào、"长"cháng/zhǎng、"难"nán/nàn),对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字词至关重要。
    • 但也有一部分古代的破读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或趋于消失,不再作为规范读音要求(如"王"wàng、"衣"yì)。现代汉语的读音规范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权威文件为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引用来源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破读”是语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通过改变字的读音来区分不同意义或词性的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读音变化:当一个字因意义或词性不同而有多个读音时,习惯上将非默认读音称为“破读”。例如“好”在“美好”中读上声(hǎo),而在“爱好”中读去声(hào)。
  2. 功能区分:主要用于区分词义或语法功能,常见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多音字中。

二、典型例子

三、应用场景

  1. 文言文解析:破读是理解古文词义的重要手段,如“王”作名词读平声,作动词(称王)读去声。
  2. 语言游戏:常见于谜语、幽默表达中,通过谐音或变音制造双关效果。

四、结构特点

五、相关争议

部分学者认为破读可能源于方言或历史音变,而非刻意区分词性,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如需更多实例或完整学术讨论,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板鼓报庙不到长城非好汉谄诡羼名觇侦持禄养交传质丹臼单人滑大繇调伏发板芬菲拂臣高眇阁手沟墉观衅伺隙豪情逸致豪犀昏闇角酒吉财阶次荆梓矜豪金埒进占袀袯旷隔揆日劳务费緑施率税满听门牀马道谋合内引嫩水傩鼓赔桩仆大夫谦敬乞寒青廓亲娅气翳少容审单射生矢棋诵诤遂忿逃死梯苔煨干就湿文字学骛利屑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