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挠节的意思、挠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挠节的解释

屈节。《新唐书·柳宗元传赞》:“ 王叔文 沾沾小人,窃天下柄…… 宗元 等挠节从之。” 宋 陆游 《书志》诗:“ 袁安 卧空庐,亦度风雪夕。如何慕温饱,挠节不自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挠节”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挠”与“节”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挠”本义为搅动、扰乱,引申为弯曲、屈服;“节”指气节、操守,如《论语》中“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即强调坚守原则。二者组合后,“挠节”指因外界压力而屈从妥协,丧失原有的立场或原则,例如“士大夫挠节以媚权贵,可叹也”(《汉典》古籍用例库)。

该词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被归类为贬义词,多用于批评丧失道德底线的行为,如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中“宁死不肯挠节”即体现对气节的推崇。现代汉语中,“挠节”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论述,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贬义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

“挠节”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一定差异,但核心多与“屈从”或“违背原则”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屈节、屈从他人
    指在压力或利益面前放弃原则,屈从他人意志。例如《新唐书·柳宗元传赞》中提到“宗元等挠节从之”,即柳宗元等人屈从于王叔文的权势。

  2. 违背约定或诺言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破坏约定”,但这一用法在古籍中较少见,可能是现代引申义。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争议与注意

部分词典(如)将“挠节”解释为“违背诺言”,但古籍中更强调“屈从”含义。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若涉及古文,优先参考“屈节”释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新唐书》《陆游诗集》等原文,或对比更多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谱白芷悖暴变难比近蚕桑懆克趁节纯度徂来大棘儋耳翁钿尺递散东鳀贰馔工农兵方向挂钩贯扫合而为一闳敞灰匙蕙肴谏争家无常礼酷薄来宜勒紧裤带六佾荔枝蜜砻刻罗胜谩妒猫儿房猛孤仃的命将摩西内兄蔫不唧儿柠条哝哝平板车僻字涩句亲洽穷悬濡墨烁金数奇泗州和尚踏混木太平引天阁庭燎题准歪歪扭扭文库物外人乡野校业遐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