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功的意思、不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功的解释

无功。《周礼·夏官·大司马》:“若师不功,则厌而奉主车。” 孙诒让 正义引 王引之 云:“不,无也。师不功,言师无功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不功"是古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现代汉语已基本不用。其核心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两层意思:

一、指"没有成效"或"未能建立功业"

此义项强调行为结果的无功状态。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邻于善,民之望也,况君子乎?若不免,必由其子。其为子也,而不知,不功也已。"此处"不功"指未能成就功业。该用法突显古人"以功为贵"的价值取向,无功即意味着未达社会期许。

二、指"不表彰功劳"(礼制语境)

在礼法制度中特指对特定对象不予论功行赏。如《礼记·王制》云:"诸侯有功者,取于闲田以禄之;其有削地者,归之闲田。不功于民者,不食其禄。"此处"不功"指君主对无功于民的诸侯不予封赏,体现周代"以功定禄"的分封原则。

词源演变

该词由否定副词"不"加名词"功"构成,属先秦汉语的常见构词法。东汉郑玄注《周礼》时曾释:"功,成也。事成乃有赏。"可见"功"的本义与事成受赏直接关联,"不功"即对此状态的否定。唐宋后逐渐被"无功"替代,仅存于仿古文体。


权威文献参考:

  1. 《春秋左传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襄公二十九年传
  2. 《礼记集解·王制》(孙希旦撰,中华书局版)卷十二
  3. 《周礼注疏》(郑玄注,北京大学出版社)天官冢宰第一
  4.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不功"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不功”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无功”,主要用于描述没有功绩或未能建立功勋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不功”由否定词“不”与“功”组成,字面意为“没有功绩”。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特指军事行动未取得预期成果,如《周礼·夏官·大司马》记载:“若师不功,则厌而奉主车。”此处指军队出征无功而返。

  2. 文献依据
    清代学者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引用王引之的注解:“不,无也。师不功,言师无功也。”进一步明确了“不”在此处的否定作用。


用法与语境


扩展参考

部分资料提到“不功”与成语“功成不居”“功在不舍”等存在关联,但需注意语境差异。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该词,多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历史论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周礼》原文及相关注释,可参考权威古籍注解或学术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碧筒杯不经之说操次禅龛酬辩初定刺股读书祠寺藂翳带来打扣大旨耳诵风能覆定惯纵贺世后裔角圭击箙近道泾渭分明酒铛急危基址骏材垲壤考寻困逼裈裆敛衾凌人鳞集落花流水鹿死不择荫买收门警弥历鸣盗纳失失泮水疲馑破除青茅轻蹺启钥全浑伤疾畬民神龟乐水罐银盆索客肃衣听其自然铜盘重肉狭庐小蓝呢轿子晓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