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更的意思、不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更的解释

(1). 秦 爵名。《左传·成公十三年》:“﹝ 晋 ﹞获 秦 成差 及不更 女父 。” 杜预 注:“不更, 秦 爵。”《商君书·境内》:“公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 颜师古 注:“言不豫更卒之事也。”

(2).不改变。《商君书·垦令》:“迂者不饰,代者不更,则官属少而民不劳。”

(3).不经,未曾经过。《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今之赋颂,古诗之流。不更 孔公 ,风雅无别耳。” 吕延济 注:“更,经也。 脩 言今 植 之赋颂乃与古诗相类,虽不经 孔子 删定,与《诗》之风雅无异焉。”《宋书·周郎传》:“宫庙遭不更之酷, 江 服被未有之痛,千里连死,万井共泣。”

(4).不懂。《新唐书·吴凑传》:“府中易 凑 贵戚子,不更簿领,每有疑狱,时其将出,则遮 凑 取决,幸苍卒得容欺。” 宋 王安石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愚不更事物之变,备官节下,以身得察於左右。”

不再。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曩基即先筑,故池不更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不更”一词在汉语中属于古语词,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其解释均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代文献:

  1. 古代爵位名(最常见含义)

    这是“不更”最核心的含义。指秦、汉二十等爵制中的第四级爵位,位于“簪袅”之上、“大夫”之下。

    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明确指出“不更”为“秦爵名”,并引用《左传·成公十三年》杜预注:“不更,秦爵。” 同时,《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详细记载了秦二十等爵制:“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 此义项在《辞源》、《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中均有收录。

  2. 不再经历;不用经历

    “不更”可拆解为“不”+“更”。“更”有经历、经过之意。故“不更”可表示不再经历某种事情或不用经历某种事情。

    来源依据:《史记·晋世家》有载:“(太子)曰:‘…君老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弑之!’谓不更何待?”此处意指“不再等待”。此用法在古文献中虽不如爵位名常见,但确有此义。《汉语大词典》亦收录此义项,释义为“不经历”。

  3. 不再继续;不连续(较少用)

    在更古老的文献中,“不更”有时通假或引申为不再继续、不连续的意思。

    来源依据:此义项在《尚书大传》等典籍的注疏中偶有提及,如郑玄注中解释相关文句时可能涉及此意,但属于相对生僻的用法。现代大型辞书如《汉语大词典》会酌情收录此类古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学视角下,“不更”的核心释义是秦、汉二十等爵制中的第四级爵位。其次,它可表示不再经历或不用经历。其作为爵位名的含义最为显著和常用,源于古代典章制度;其他含义则属于古汉语的活用或引申,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不更”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作为秦朝爵位名

“不更”是秦、汉二十等爵中的第四级,位于“公士”“上造”“簪袅”之后。该爵位持有者可免除“更卒”(轮流服役的兵役),但仍需承担其他徭役。例如《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晋国俘获秦国的“成差及不更女父”,杜预注明确认“不更”为秦爵。

二、表示“不改变”

指事物保持原状,未作修改。如《商君书·垦令》中“代者不更”指官员继任者不随意变更政策,以减少官吏数量、减轻民众负担。现代用法如“关心从不更改”,强调稳定性。

三、“不经/未曾经过”

指未经某种过程或未经历某事。例如《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提到“不更孔公”,意为未经过孔子修订,但文风仍与《诗经》相似。

四、“不懂”(较少见)

部分文献(如《宋书·周郎传》)中引申为“不理解”或“缺乏认知”,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商君书》等原始文献,或查阅《汉书·百官公卿表》等历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昂昂不动百官图暴夺拔树削迹伯鸾博约瘯瘰琱槃访接敷霜岗口儿甜骾朴挂累咶咶叫话头灰酒挥手魱鮥混乱浑身上下活辣子家夫人瘠贬机衡经脉金闺籍枯涧楞头呆脑麟经龙王漫道没干凈缥清慊然戚继光凄神斪斸鋭很儒流三明三元节沙貛邵南深明大义双龟硕大厮打死当私齎送令贪餮特産秃笔土断丸擀唯独五兵五经师先亲小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