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下灭国之祸。《书·君奭》:“弗弔天降丧於殷。” 孙星衍 疏:“言不善之天,降丧亡之祸于 殷 。”《旧唐书·敬宗纪》:“ 宝历 不君,国统几絶,天未降丧,幸赖 裴度 ,復任弼谐。”
“降丧”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àng sàng(或 jiàng sāng,不同来源发音略有差异)。根据多个权威古籍和文献的解释,其核心含义如下:
“降丧”指“降下灭国之祸”,常用于描述天灾或重大灾难导致国家覆灭的情形。例如《尚书·君奭》中提到:“弗弔天降丧於殷”,意为“不善之天降下丧亡之祸于殷商”。
古代典籍
文学引用
“降丧”是一个承载历史厚重感的词汇,多用于描述国家层面的灾祸,暗含天命与人事关联的哲学思想。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尚书》《旧唐书》等原典。
《降丧》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因为失去亲友而表现出的悲痛和哀伤的情绪。
《降丧》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部首阝(fù),右边是部首丧(sàng)。它的总笔画数为14。
《降丧》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礼·春官宗伯·司邑人》:“世闻有贤人,大子丧则祷于社而饮于库。”这里的“大子丧”即指首领或贵族的丧子。在古代,人们在悼念逝去的亲属中,往往会举行祭祀仪式,表达哀思。
在繁体字中,降丧的写法为「降喪」。
降丧的古代汉字写法为「降喪」。它包含一个部首阝和一个部首喪。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丧亲者举行丧礼时,将亡者遗照摆放在喪床上,用纸扎制的小人状物品,称为「喪人」。
1. 听说他最近降丧了,我们要去慰问一下。
2. 大家纷纷给他发来慰问的短信,以表达对他降丧的哀痛。
降丧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成以下词语:
1. 降丧礼:指丧中举行的各种祭祀和哀悼仪式。
2. 降丧期:指丧事期间的时间段。
降丧的近义词是:丧亲、丧子、丧女。
降丧的反义词是:喜事、庆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