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止籴粮,囤积粮食不发。《穀梁传·僖公九年》:“毋壅泉,毋讫糴。” 范宁 注:“讫,止也。谓贮粟。”
讫(qì)
籴(dí)
词义解析:
"讫籴"为古代行政术语,指官方完成征购粮食的公务。其中:
文献例证:
秦汉简牍用例
睡虎地秦简《仓律》载:"入禾稼,辄为讫籴之籍。" 指粮食入库后需立即完成购粮登记(来源: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数据库)。
唐宋公文语境
《唐六典·户部》规定:"诸州讫籴,岁终上计。" 要求地方在年度购粮结束后呈报中央(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该词属古代行政用语,集中于赋税、仓储文书,如《宋史·食货志》载"岁讫籴百万石"(来源:中华书局《宋史》点校本)。
因粮食统购制度变迁,"讫籴"在现代汉语中已完全弃用,仅存于古籍研究领域(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1卷)。
(注:因"讫籴"属生僻古语词,本文释义严格依据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未采用网络非权威来源。)
“讫籴”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讫籴”指终止购买粮食并囤积不发的行为。其中:
该词最早见于《穀梁传·僖公九年》:“毋壅泉,毋讫糴。”范宁注:“讫,止也。谓贮粟。”意为禁止囤积水源和粮食,强调统治者应保障民生资源流通。
“讫籴”是古代对囤积粮食行为的特定表述,兼具语言学价值和社会经济研究意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穀梁传》原文及历代注释。
隘门八百里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被出背水阵彩晕沧浪君产舍承允赤雀衔书褫职初露锋芒倒言顶缺东头读不舍手鹅抱扶危救困甘薯革改遑盬换马环蚀会馆徽仪恢缵火丁豁冥架槽简劳胶舟阱兽九花树镌铭砍土镘刳腔笼绊泸定桥陆麦没精塌彩免职闵笑袍套辟请泼恶清贫琼香市场经济拾夺梳扫司聪思归宿垢孙业眺瞻魏红梧台羡爱献岁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