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除危难。《后汉书·庞参传》:“ 季子 来归, 鲁 人喜其紓难。”《新五代史·闽世家·王鏻》:“兵士在道不肯进,曰:‘得 文杰 乃进。’ 鏻 惜之不与,其子 继鹏 请与之以紓难。” 宋 陈郁 《话腴》:“妾即盛饰以待,家人骇之,然犹谓其往可紓难。”
“纾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ū nàn,其核心含义是解除危难或灾难。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根据权威古籍记载,“纾难”指通过行动解除国家、集体或个人面临的重大危机或灾难。例如《后汉书·庞参传》中“季子来归,鲁人喜其纾难”,以及《新五代史》中“兵士在道不肯进,曰:‘得文杰乃进。’鏻惜之不与,其子继鹏请与之以纾难”,均体现了这一含义。
常见用法
该词常与“毁家”连用为成语“毁家纾难”,表示不惜倾尽家产以解救国难。例如历史语境中描述爱国志士“毁家纾难、勇赴国殇”,强调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财富的精神。
延伸辨析
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该词仍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例如描述政府或国际组织为灾区“纾难”的行动,或企业面临危机时的纾困措施(需注意“纾困”与“纾难”的程度差异)。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典故或古籍出处,可参考《后汉书》《新五代史》等文献。
《纾难》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纾”和“难”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纾”字的部首为“糸”(mì),总笔画为7;
“难”字的部首为“阜”(fù),总笔画为8。
【来源】
“纾难”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诗经·大雅·圣启》一章:“岂曰纤介难以言,孰纾此困终不悔。”后来,这个词逐渐广泛应用于相关的语境中,指解除困难、缓解危难的意思。
【繁体】
繁体字为「紓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纾的字形为「㐬」,而难的字形为「墳」。
【例句】
1. 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纾难民的生活困境。
2. 她主动借钱给我,以纾难于我临时的经济困难。
【组词】
纾难集团、纾难基金、纾难解围、纾难工作
【近义词】
解困、救急、排难、减难
【反义词】
困难、疾难、险难、急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