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戍守,防守保卫。《宋史·兵志四》:“ 咸平 初, 秦州 极边止置千人,分番守戍。”
“守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hǒu shù,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文献用例或延伸解读,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宋史》及汉字演变资料。
“守戍”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守卫、守护辖区或领土”的意思。通常用来形容军队或警察等在一定区域内作战或执行巡逻任务。
根据汉字拆分规则,《守戍》可以分解为“宀”、“寸”和“戈”三个部首。
拆分后的笔画数为:宀(3画)+ 寸(3画)+ 戈(4画)= 10画。
字形上,“守戍”的来源较为明显:宀部表示房屋,寸部表示动作,戈表示某种工具或战争的状态。结合起来,表示军队或警察驻守并进行防卫的行为。
《守戍》的繁体写法为「守戍」。
古代文字的书写对于现代汉字有一定的差别。由于变革、演化和规范化等原因,古时候的「守戍」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字形的细节和书写规则的差异。
1. 军队奋勇守戍,保卫了我们的家园。
2. 卫兵们全天候守戍,确保边境的安全。
1. 堡守戍
2. 大本营守戍
3. 前线守戍
1. 驻守
2. 卫戍
3. 驻防
1. 攻占
2. 被围
3. 撤离
捱苦哀哭鹌鹑馉饳儿办案抃舞不甘寂寞常车筹谋大案耽意钓鱼车迭噷堤水返朴归真風馬复工扶舆歌呼恭和观察家孤傲不群骨肉未寒鼓朄寒暑患处解秽讥毁戟节尽欢而散金鱼朘薄抗丁肯堂肯构两个时候林树漏勺媒染内症捧上天溥天潜孚乾面乞儿马医啓发热辣辣日亏荣惧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省彻霜旻书后天钩豚佩焞耀吐谈韡煌杌床香署齛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