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弹冠相庆的意思、弹冠相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弹冠相庆的解释

[flick cap to express joy;congratulate each other over their new appointments and honours] 弹除冠尘,以示庆幸。比喻喜得出仕为官,可贺可庆

详细解释

《汉书·王吉传》:“ 吉 与 贡禹 为友,世称‘ 王阳 在位, 贡公 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本谓 王吉 ( 王阳 )、 贡禹 友善, 王吉 做官, 贡禹 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 宋 苏洵 《管仲论》:“一日无 仲 ,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以视夫身仕兴朝,弹冠相庆者,固不同。” 蒋光慈 《乡情集·乡情》诗:“农民协会封闭了,豪绅们又重新弹冠相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弹冠相庆”是汉语中具有典故色彩的成语,其含义与用法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词义解析 “弹冠”指弹去帽子上的灰尘,“相庆”即互相庆贺。字面指整理衣冠准备为官,后衍生为因即将得势而互相祝贺。现代汉语中多含贬义,常用于形容小人得志或利益集团勾结庆贺的场景,例如:“贪腐势力被清除后,残余分子竟私下弹冠相庆。”

二、文献溯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记载王吉(字子阳)与贡禹志同道合,王吉任官后,贡禹知好友必引荐自己,故弹冠以待。宋代苏洵《管仲论》进一步引申其义:“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

三、古今用法辨析

  1. 古代中性用法:原指志趣相投者互相期许,如明代赵弼《丹景报应录》:“见纶与兄敏皆中进士,弹冠相庆。”
  2. 现代贬义倾向:经语义演变,现多用于负面语境,如《汉语成语考释词典》标注:“今多比喻坏人准备上台,含贬义。”

四、权威用例

  1. 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有了这样的目的而去联合,就不好听点的联欢,好听点的难道不该‘弹冠相庆’么?”
  2. 《人民日报》时评范例:“这种拉帮结派、弹冠相庆的官场陋习必须根除。”

(参考文献来源:《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辞典》《中华成语大辞典》等权威辞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料库)

网络扩展解释

“弹冠相庆”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官场中一人升官或得势,同伙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原意是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上任,后多用于贬义,形容坏人得势时得意的样子。


二、出处与典故

  1. 历史来源
    源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描述王吉(字子阳)与贡禹互为好友,一方得势,另一方也准备出仕的情景。
  2. 文学引用
    宋代苏洵《管仲论》进一步引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暗含对结党营私的讽刺。

三、用法与示例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常见误用提示

  1. 非贬义场景:避免用于中性或正面语境,如朋友正常祝贺升职。
  2. 混淆对象:与“草船借箭”等故事无关(内容为错误关联,需注意甄别)。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故事或辨析,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傍晌般泥洹不止晨炊星饭鉏鹤词条捣衣雕霞丁穷恩福方麴風旱抚尘覆鹿公座官赋规弼孤另海澨横尸降箕建鼓惊怔机器人绢子踞炉炭上开路先锋刊刷可新里脊霖溃螺黛緑茸卖糖秘检墨斗衲头内举鲵齿拗别袍襺葩藻陪台剽闻辟陷披亚诺扑赤奇功情取琼葩融彻沈卢世教贪索天井关庭户同休共戚桅顶晤谈相对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