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贪求。《敦煌曲·禅门十二时》:“荣华总是风中烛,眼里贪索大痴晦。” 清 范来宗 《逃荒民》诗:“应之髟贪索,却之动怒嗔。”
“贪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贪求或过度索取,常带有贬义色彩,指对利益、财物等不满足的欲望。以下是详细解析:
“贪索”一词常用于揭露或批判个人或群体因贪婪而过度索取的行为,强调其不知满足、违背道德的特质。其古典用例多与宗教劝诫、社会批判相关,现代则多用于法律、道德领域的负面评价。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用法,可参考《敦煌曲》或清代诗文集。
《贪索》是一个动词,表示贪婪地索取他人的财物或权益,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下面将分别介绍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贪索》主要由部首贝和寸组成,贝表示贝壳,象征财物;寸表示长度单位,象征索取。该字共有9画。
《贪索》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其中“贪”表示贪婪,指人贪心地追求物质财富;“索”表示搜寻、索取,指追求自己的利益。贪索一词在古代社会中常用来形容那些贪得无厌、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金钱或其他利益的行为。
《贪索》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貪索」。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贪的写法较为复杂,常常用「食」偏旁表示贪食之意,表示贪婪欲望;而索的写法为「戶」偏旁加上「舌」,表示用戶舌头搜寻的意思。
1. 他贪索财富,不顾他人的利益。
2. 有些人贪索权力,甚至不惜采取非法手段来达到目的。
贪婪、索取、贪心
贪婪、贪求、贪得无厌
宽容、舍弃、满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