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台吉的意思、台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台吉的解释

旧时 蒙古 王公的爵位名号。后亦用作军衔和行政区长官的称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 噶 ( 噶尔丹策零 )少年聪黠……诸台吉乐为之用。”


古时 蒙古 贵族的称号。源出汉语“太子”。 成吉思汗 时只用于皇子,后来渐成为 成吉思汗 后裔的通称。 清 朝沿用其名作为封爵之一,在王、贝勒、贝子、公之下,分四等,以封赠 蒙古 及西北边疆某些民族的贵族首领。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一二等臺吉,许以一子袭职外,餘子概为四品。” 章炳麟 《************解》:“至于 蒙古 ,戈壁曼延……即不得不张幕而处,其王与臺吉辈,虽有寝室,而不可遍及烝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台吉(tái jí)是源自蒙古语的汉语借词,历史上特指蒙古、新疆等地区贵族首领的爵位称号,后成为清代对蒙古、回部贵族封爵的统称。其释义与历史演变如下:


一、汉语词典释义

  1. 基本含义

    台吉指蒙古部落中贵族或首领的称号,相当于“王子”“贵族”。清代将其纳入官制体系,作为授予蒙古、回部(新疆)上层人物的爵位名称,地位低于“贝勒”,高于“辅国公”。

    例:《清史稿·职官志》载:“蒙古各旗札萨克之子弟,封台吉、塔布囊有差。”

  2. 词源考据

    该词源于蒙古语“ᠲᠠᠢᠢᠵᠢ”(tayiǰi),意为“太子”或“王室后裔”,后借入满语(taidzi),汉译为“台吉”。


二、历史制度中的分级

清代将台吉分为四等,按血缘与功绩授予:

  1. 一等台吉:通常授予部落首领直系后裔。
  2. 二等至四等台吉:依据世系或军功逐级划分,可世袭。

    注:回部(维吾尔族)贵族称“台吉”者,地位与蒙古台吉相当。


三、现代使用与延伸

现代汉语中,“台吉”主要用于历史文献或民族文化研究,偶见于地名(如内蒙古“台吉营乡”),保留其贵族封爵的语义色彩。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台吉”词条。
  2. 《清史稿·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3年。

    参见清代官修《钦定大清会典》关于封爵制度的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台吉”是历史上蒙古贵族的重要称号,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时期有所演变,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源与起源
    “台吉”源于汉语“太子”或“王太弟”,最初在成吉思汗时期专用于皇子,后逐渐成为黄金家族(成吉思汗后裔)的通称。这一称号也用于蒙古部落首领,黄金家族女婿身份的首领则称“塔布囊”。

  2. 清朝时期的制度
    清朝沿用“台吉”作为蒙古及西北边疆民族的封爵名,位次辅国公,分四等:一等至四等台吉,分别对应一品至四品官阶。其地位在王、贝勒、贝子、公之下,主要用于封赠贵族首领。

  3. 扩展含义与别称
    除爵位外,“台吉”也被用作军衔和行政区长官的称号。部分蒙古人会在称号前加“红”或“黄”等词,形成如“洪台吉”“浑台吉”等变体。

  4. 字面意义与象征
    从汉字构成看,“台”指高台(象征地位),“吉”为吉祥,组合后隐含“尊贵且吉祥”之意,但实际应用中更侧重其政治与身份属性。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源,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清代典章制度记录。

别人正在浏览...

安亲半身别是补背不到黄河心不死仓府操剸长生车驭吃十方闯过初献调平断交对命遁居法桥法人風迸愤气坟茔伏笔函数豪姓合办红飞翠舞华阳洞家妓荐达机管赍赉即留靖氛金驾击铁倦飞两败廉秽离愤镂象漫天王内书堂迫束清禁青盲轻疎穷鬼糗餈七元市令恃气石台思渴王枋位任误讹汙下西池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