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曲县的意思、曲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曲县的解释

亦作“ 曲悬 ”。 周 礼,诸侯之乐,室内三面悬乐器,形曲,谓之“曲县”。县,“ 悬 ”的古字。《左传·成公二年》:“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 杜预 注:“轩县也。 周 礼,天子乐宫县四面,诸侯轩县,闕南方。” 孔颖达 疏引 王肃 曰:“轩县闕一面,故谓之曲县。”《孔子家语·正论》:“请曲悬之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曲县(qū xuàn)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特指诸侯身份象征的钟磬类礼乐悬挂制度,具有鲜明的礼制文化内涵。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本义:诸侯的礼乐悬挂规制

“曲县”指古代诸侯陈列钟、磬等乐器的特定形制。《周礼·春官·小胥》载:“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轩县”即“曲县”,郑玄注:“轩县三面,其形曲,故谓之曲县。”区别于天子四面悬挂的“宫县”,诸侯仅可于东、西、北三面悬挂乐器,形如曲尺,故名。此制象征等级秩序,如《左传·成公二年》载孔子言:“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其中“器”即包含曲县代表的礼乐特权。

来源: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见“曲县”词条

许嘉璐主编. 《中国古代礼俗辞典》[M].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1.


二、引申:礼乐制度的代称

因曲县为诸侯专属礼器,后世文献常以“曲县”代指诸侯身份或礼乐体系。如《礼记·郊特牲》云:“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非礼也”,强调僭越曲县规制即违礼。班固《白虎通义·礼乐》亦言:“诸侯轩县,示不臣也”,凸显其政治象征意义。

来源:

中华书局编辑部. 《礼记正义》[M]. 中华书局, 2008.

陈立. 《白虎通疏证》[M]. 中华书局, 1994.


三、文献用例与历史实证

考古发现印证了文献记载。湖北随州战国曾侯乙墓编钟呈曲尺形排列,与“轩县三面”记载吻合,证实诸侯级墓葬的曲县规制(参见《曾侯乙墓》考古报告)。《宋史·礼志》亦载宋代沿用周制:“亲王、宗室子将军以上许用曲县”,说明其制度延续性。

来源: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墓》[R]. 文物出版社, 1989. 相关章节

脱脱等. 《宋史·卷一百一十四·礼志》[DB]. 中国基本古籍库.


“曲县”作为周代礼乐制度的核心符号,既是诸侯身份的物化表征,亦承载“礼以别异”的文化功能。其释义需结合古代典章、出土实物及历史语境综合考辨,方能完整呈现其制度内涵与社会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曲县”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解释,需结合来源信息具体分析:

一、古代礼乐制度中的含义

  1. 本义
    指周代诸侯的乐悬制度,即乐器三面悬挂于室内的礼仪形式,形制呈弯曲状,故称“曲县”(“县”通“悬”)。该制度出自《周礼》,体现等级差异:天子用四面悬挂的“宫悬”,诸侯用三面悬挂的“轩悬”(即曲县)。
    例证:《左传·成公二年》记载诸侯“请曲县、繁缨以朝”,杜预注:“轩县也。周礼,天子乐宫县四面,诸侯轩县,阙南方。”

  2. 演变与争议
    后世文献如《孔子家语》将“曲县”写作“曲悬”,进一步说明其与礼乐等级制度的关联。孔颖达疏引王肃观点,强调“曲县”象征诸侯身份的降低。

二、现代语境中的含义

  1. 地名

    • 阳曲县: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晋国盂邑,汉代置县,曾因避隋文帝讳改名“阳直县”,唐代复名“阳曲”,以军事要地著称。
    • 曲阳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秦代置县,因地处古恒山南麓得名“恒阳县”,后避唐穆宗讳恢复“曲阳”旧称,以雕刻艺术闻名。
  2. 成语引申(存疑)
    有非权威来源称“曲县”可比喻偏僻险要之地或心思难测之人,但此用法缺乏典籍佐证,可能与方言或误传有关,需谨慎使用。

三、使用建议

注:历史沿革部分可参考(阳曲县)和(曲阳县)获取更多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阿妈白菘巴戟变气兵闻拙速碧漪蠢材大理院邓橘等志抵拦蠹国殃民鹅梨旋风髻放蛮返青封镜关心含胎花函丈横徵苛役红灯护取鴶鞠交隐酒饭赍物镌损句斟字酌良史两市漏逸洛阳伽蓝记闾左慢道瀎潏昵依铺家乔装起打齐云观七足八手乳突三脚猫山儿商山伤世上樽酒神经衰弱市井世卿十羊九牧熟化头状花序王太保家法渥涣洿莱无墨乡吏小时节销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