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章的意思、国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章的解释

(1).国法。《南齐书·谢超宗传》:“﹝ 超宗 ﹞恣嚣毒於京辅之门,扬凶悖於卿守之席。此而不翦,国章何寄?” 唐 沉佺期 《被弹》诗:“尔何按国章,无罪见呵叱。”

(2).国之礼仪典章。《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振民隐,修国章。” 吕延济 注:“国章,国之礼仪也。”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国章荣印綬,公服贵貂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国章”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解释

  1. 国法
    指国家的法律或法规体系,强调国家治理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例如:

    • 《南齐书》中提到“此而不翦,国章何寄?”,意指不依法惩处则国法无存。
    • 唐代诗人沈佺期《被弹》诗云:“尔何按国章,无罪见呵叱”,暗含对法律公正性的质疑。
  2. 国之礼仪典章
    指代国家的礼仪制度或典章规范,体现文化传统和政治秩序。例如:

    • 《赭白马赋》中“修国章”意为整顿国家礼制;唐代高适诗中“国章荣印綬”则描绘官职与典章制度的荣耀。

二、使用场景与延伸

三、注意事项

部分低权威性资料(如、3)提到“国章”为植物名或国家徽章,但此类解释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建议以权威词典释义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国章

国章是指代表一个国家的标志、象征的图案或标识物。它通常被用作国家的印章、纹章或徽章。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可以从「章」这个字的构造来看, 「国」是《说文解字》中的「〔八〕一角两方旁」,它表示的是「八草叶,告示也」。 「章」是《说文解字》中的「〔火〕象形。声。燥也」,它表示的是「用火烧燃,眾人所聚」。

「国」的拼音为「guó」,部首是从「八」中取出,笔画数为7。 「章」的拼音为「zhāng」,部首是从「火」中取出,笔画数为11。

来源

「国章」一词的来源尚无确切的记载,但根据字义推测,「国章」这个词的形成可能与古代国家使用皇家印章、徽章或纹章有关。它多用于代表国家权力、荣誉和地位等方面。

繁体

在繁体字中,「国」的写法为「國」,而「章」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国」的形状与现在基本相同,但笔画可能有所区别。而「章」的形状也与现代写法相差不大,但在一些细节上可能有所差异。

例句

1. 这枚金牌是国家的国章,代表着他们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2. 外交官戴着国章的徽章,向其他国家代表团表示欢迎。

组词

国旗、国徽、国家、国籍、国务、国歌、国外、国内等。

近义词

国徽、国印、国标、国家徽章等。

反义词

个人徽章、个人印章、私人标志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