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离碓的意思、离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离碓的解释

见“ 离堆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离碓(亦作“离堆”)是古代水利工程术语,特指在河道整治中通过人工开凿,将部分山体或巨石与主山体分离后形成的独立岩体或江心岛。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层:


一、词源释义

“离”指分离、开凿,“碓”通“堆”,意为山丘或巨石。合称指被人工凿离主山体的独立岩堆。该词最早见于《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治水“凿离碓,辟沫水之害”, 是古代水利技术的专有名词。


二、典型实例与文化意义

最著名的离碓位于四川都江堰。公元前256年,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时,于岷江江心凿开玉垒山,分离出“离堆”主体(今伏龙观所在山丘), 形成宝瓶口控制内江流量。这一工程成就:

  1. 技术价值:首创人工开凿江心导流岩岛的模式;
  2. 文化遗产:2018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3. 地名衍生:四川乐山、重庆等地均有因类似地貌得名的“离堆”地名。

三、学术考据与权威依据

据《华阳国志·蜀志》载:“(李冰)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壅江作堋”即指离碓工程。 现代地质研究证实,都江堰离堆由侏罗纪砾岩构成,岩体断裂面的人工凿痕与《汉书·沟洫志》“凿离碓以避沫水”记载完全吻合, 印证其作为水利枢纽的核心功能。

结论:离碓是中国古代水利智慧的标志性遗存,其词义承载着两千余年工程实践与地理改造的历史记忆,具有工程技术史与文化遗产双重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离碓”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离堆”相通,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异写形式
    “离碓”是“离堆”的异写形式,二者为同一词的不同写法。

    • 拼音:lí duì(部分文献注音为“lí duī”,如《史记》引文)。
    • 结构:离(上下结构)+ 碓(左右结构)。
  2. 核心含义
    指古代水利工程中凿山分水形成的孤立山体或人工岛,常用于分洪或灌溉。


二、具体指代

  1. 古地名(四川都江堰)

    • 位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是李冰治水时开凿的工程遗迹。《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 功能:分岷江水为内江、外江,灌溉成都平原,避免水患。
  2. 山名(四川南部县)

    • 另一处“离堆”位于四川省南部县东南,唐代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提到:“新政之南数千步,有山曰离堆”。

三、历史与文献


四、扩展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史记·河渠书》或唐代颜真卿相关碑记。

别人正在浏览...

白罽裘败纸毕命比邱避重就轻侧足程荫赤卫队穿关传留出粜大佃当夜挡子登纪彫薄订譌东皋根茇光碟国初海夷河埠黑海赫然耸现获厎火电假髻绛仙健忘角灯忌惮即将靓妆金印系肘考选闚谏雷渊铃铃香灵头旛厉涉论行门枋绵缠悯悼内命夫牛油排比盼接怯壳儿情报局琼台上口岁羡榻车堂廉调侃亡魂想望丰采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