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软的意思、酥软的详细解释
酥软的解释
[weak;limp;soft] 身体软弱无力
肢体酥软
详细解释
谓肢体软弱无力。《水浒传》第三七回:“﹝ 宋江 等﹞听了这首歌,都酥软了。”《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渐渐甦醒,只是遍体酥软,动掸不得。”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她想走到 小刘 跟前,可是浑身酥软,两条腿拉不动。”
词语分解
- 酥的解释 酥 ū 酪,用牛羊奶制成的食物:酥酪。酥油。 松脆,多指食物:酥脆。酥糖。桃酥。 柔腻松软: * 。酥松。 身体酸软无力:酥软。酥麻。 笔画数:; 部首:酉; 笔顺编号:
- 软的解释 软 (軟) ǎ 柔,与“硬”相对:柔软。软席。软卧。软缎。软话(温和的话)。软绵绵。 懦弱:软弱。欺软怕硬。 容易被感动或动摇:心软。耳软。 不用强硬的手段进行:软磨(?)。软禁。软刀子(喻使人在不知
专业解析
"酥软"是一个形容词,在汉语中主要描述两种状态:
-
物理质地的松软易碎:指物体(尤其是食物)质地疏松、易碎,入口即化或触之易散的状态。常用来形容糕点、油炸食品等。
- 示例:刚出炉的蛋挞外皮酥脆,内馅酥软香甜。
- 来源依据:此释义基于食物物理特性的普遍描述,常见于烹饪书籍及食品评论。核心概念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酥”的解释:“食物松脆易碎”(商务印书馆,2016年,ISBN 9787100124508)。
-
身体或精神的无力感:指人因疲劳、疾病、惊吓、情感冲击等原因,导致肢体软弱无力,甚至难以支撑身体的状态。常用来形容腿脚、身体或整体的乏力感。
- 示例:听到那个噩耗,她顿时觉得双腿酥软,瘫倒在地。/ 跑完马拉松后,他浑身酥软,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 来源依据:此释义描述身体或精神状态的虚脱无力,是“酥”和“软”字义的引申与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软”有“无力”的义项(如“腿都软了”),而“酥”在此语境下强化了这种无力、瘫软的程度感。此用法在文学作品中极为常见,如古典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形容贾环被吓后“骨软筋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ISBN 9787020002207)。
总结关键点:
- 核心含义:“酥软”的核心在于“松”与“软”的结合,强调一种失去坚实支撑、易于瘫散的状态。
- 应用场景:
- 具体物体(尤指食物):质地疏松、易碎、入口易化。
- 人体状态:因各种原因(劳累、惊吓、生病、情感等)导致的肢体乏力、瘫软,难以支撑或行动。
- 语感:用于物体时多带中性或褒义(形容口感好);用于人体时多带贬义或描述性,强调虚弱无力的感受。
权威性参考来源(基于经典工具书与文学作品):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提供“酥”与“软”的基础字义及常用组合语境)
- 曹雪芹, 高鹗. (2008). 红楼梦 (校注本).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提供“骨软筋酥”的经典文学用例,印证该词用于形容极度惊吓后的身体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酥软”是一个形容词,形容身体或物体因受刺激、疲劳或物理特性而呈现出的柔软、松软或无力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肢体无力:多指人体因过度劳累、受惊或情绪波动导致的疲乏感。例如《水浒传》中描述宋江听到歌声后“酥软”,体现精神冲击后的无力感。
- 物体松软:也可形容食物或物体质地松脆且柔软,如“糕点入口酥软”。
二、词源与构成
- “酥”:原指一种松脆的糕点(如“酥饼”),引申为松软、易碎的特性。
- “软”:表示柔软、不坚硬的状态,二者结合后形成比喻义,强调无力或松软的双重特性。
三、使用场景
- 生理反应:如长时间运动后“双腿酥软”,或受惊吓时“浑身酥软”。
- 感官描述: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如《西游记》中唐僧因恐惧而“筋力酥软”。
- 食物形容:描述糕点、面包等外酥内软的口感。
四、近义词对比
- “瘫软”:更强调完全失去力气的状态(如“瘫倒在地”)。
- “绵软”:侧重于触感的柔软,如“棉被绵软”。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语境分析,可参考《汉典》《醒世恒言》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敖仓拜职蚌中月半周期贬抑并放补假步履不因不由蚕贼察典朝鷄潮热尘习道边苦李打群架邓林订偶恶疾耳括子翻搅公罔寡醋挂图归伏孤终弘敏奸枉借问金轴菊部头扛帮客佣括香掠虏冷孤丁娄金麦秆虫麻利木茹木牐内畅怒张贫萌扑曲铺张扬厉扦插寝停七十二候毬路任持三嬗束急缩朒微眚无底洞猃猲鲜衣怒马萧梢喜从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