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汚泽”。 1.积水的洼地。《汉书·沟洫志》:“陂障卑下,以为污泽。”《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无几而地陷为汙泽,因名为 邛池 。” 唐 陆龟蒙 《投龙潭》诗:“良田为巨浸,汚泽成赤地。” 宋 苏辙 《黄楼赋》:“下者为汙泽,上者为沮洳。”
(2).水鸟名。即鹈鹕。《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夏五月,有鵜鶘鸟集 灵芝池 ,詔曰:‘此诗人所谓汚泽也。’”《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昭帝 时有鵜鶘” 唐 颜师古 注:“鵜鶘即汙泽也,一名淘河。”参阅《尔雅·释鸟》。
“污泽”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指言辞或行为污秽不堪,令人厌恶。
积水的洼地
指低洼积水的地带,如沼泽、泥潭,含自然地理特征描述。
例句:“雨后形成一片污泽,难以通行。”
水鸟名称
古时指鹈鹕(一种大型水鸟),但此释义在现代使用较少,且来源权威性较低。
“泽”本义为水聚集之地(如湖泽),引申为光泽、恩惠等,与“污”组合后形成反差,强化负面语义。
《污泽》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污浊的泽水。
《污泽》的拆分部首是“水”,拆分笔画是8画。
《污泽》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有一句话“沈能湫醯污泽,非燕之罪也。”意思是指沉没下去的东西能够沉湫而使湫醯之污浊泽水再生,不应该怪罪燕国。
《污泽》的繁体字为「汙澤」。
《污泽》在古时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在《说文解字》中记载的古代字形为「污」「睪」。
1. 这片污泽散发着一股浓烈的腥臭味。
2. 雨后的污泽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天空的颜色。
3. 园林设计师利用污泽的自然景观,打造了一座独特的花园。
组词:污浊、泽国、泽漆。
近义词:浑浊、不洁。
反义词:清澈、洁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