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酥灯的意思、酥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酥灯的解释

用酥油点的灯。《法苑珠林》卷二五:“烧种种名香,供养形像,并然八支酥灯。” 元 萨都剌 《上京杂咏》之五:“院院翻经有咒僧,垂帘白昼点酥灯。” 明 高启 《月支王头饮器歌》:“琵琶声中鬼语杂,酥灯照夜风凄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酥灯,又称“酥油灯”,是中国传统民俗与宗教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灯具,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基本定义与材质

酥灯指以酥油(牛羊乳提炼的油脂)为燃料的灯盏。其形制多为碗形或杯形容器,内置灯芯,注满酥油后点燃,具有燃烧稳定、无烟少味的特点。古代文献中,“酥”特指动物油脂精炼后的纯净状态,如《本草纲目》载:“酥乃酪之浮面所成”,而“灯”即照明器具,二者结合形成专名。

二、宗教与祭祀功能

酥灯在佛教文化中具有神圣地位,是重要的供佛器具。佛教认为酥灯的光明象征智慧,能破除无明黑暗。敦煌文书《诸寺燃灯分配》记载寺院法会时大量使用酥灯供养三宝。道教及民间祭祀中亦用于神龛供奉,如《东京梦华录》描述北宋中元节“城外设酒食祀野鬼,燃酥灯于河畔”。

三、岁时民俗应用

作为节庆符号,酥灯常见于元宵、中元等节日:

四、文化象征意义

酥灯在文学作品中常被赋予双重意象:

  1. 光明寄托:如苏轼《上元夜》中“暗香浮酥灯”,喻指节庆温情;
  2. 生命隐喻:因酥油易融,灯焰飘忽,古诗文常以“酥灯易烬”暗喻人生短暂,见《全唐诗》卷四二七白居易诗注。

五、工艺与形制演变

传统酥灯制作讲究塑形工艺:酥油低温塑型,可雕琢花卉、动物等造型,藏传佛教寺院更发展出彩色酥花灯。明代《天工开物》提及“酥油入模压花”技法,清代《养小录》详载酥灯凝固温度控制之法。

权威参考文献:

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对“酥”的材质定义、《中国风俗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岁时民俗记载、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献,及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等古籍所述民俗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酥灯”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境:

一、字面含义

酥灯(sū dēng)指用酥油点燃的灯,主要用于古代宗教或宫廷场景。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炼的油脂,燃烧时火光柔和且耐久。例如:

二、引申含义

部分文献(如)提到“酥灯”被用作成语,比喻事物或生命接近终结的状态,形容“火光摇曳、即将熄灭”的意象。但这种用法在其他权威资料中未明确提及,可能属于特定语境下的引申。

三、结构解析

四、应用场景

多见于佛教典籍、诗词及历史记载,如明代高启的诗句“酥灯照夜风凄凄”,烘托肃穆氛围。

“酥灯”的核心含义为酥油制成的灯,常见于宗教与文学场景。若需将其视为成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比喻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法苑珠林》《上京杂咏》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琲便烦柴扃襜裳常断弛防酬神輲车春山从表弟诞日大真断闭飜手雨发上冲冠附封嘎巴儿光前启后瓜字初分划木回盘胡孙教父吉光凤羽进抵儆报浄街槌津涯句丽克服诓惑困踣乐物乐滋滋麟馔蝱蜒木治拿下马来内幕拼法评剧弃戮屈矫撒丁岛勝殘去殺深指戍卫苏步青绥视添砖加瓦跳帮望舒草顽戏踠足亹亹文抄公雾腾腾无线电通信笑次燮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