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踠足的意思、踠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踠足的解释

(1).谓马曲腿举蹄,意欲奔驰。语本 汉 班固 《东都赋》:“马踠餘足。” 清 《秋怀诗》:“风外马嘶频踠足,霜前鹰意欲离绦。”

(2).比喻贤士隐居,意在待时。 唐 沉迥 《武侯庙碑铭》:“伊昔 武侯 ,踠足 南阳 ,退藏於密,不曜其光。” 宋 欧阳修 《谢张先辈启》:“方育贤而在阿,久俟时而踠足。”

(1).足扭屈致伤。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马小踠足,竟后此僧。”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邵南神术》:“告命且至,偶使人未到城二十里,为石踠足,愿选一健步者往取之。”

(2).脚蜷曲而行走迟缓貌。 晋 傅玄 《白杨行》:“当奈此驥正龙形,踠足蹉跎长坡下,蹇驴慷愾,敢与我争驰。” 唐 储光羲 《效古》诗之二:“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胡为阡陌间,踠足仅相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踠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意象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形体动作与象征意义两个层面解析。形体层面,“踠”本义指足部屈曲或马蹄蜷缩,《说文解字·足部》释为“踠,屈也”,清代段玉裁注疏强调其“足宛曲不得伸”的动态特征。在具体语境中既可指人体足部蜷缩(如《黄帝内经》描述痹症“足踠不可屈伸”),亦用于形容马匹因伤疾导致的跛行状态(见《汉书·李广传》颜师古注)。

象征层面该词衍生出“受困难行”的抽象义,明代张自烈《正字通》引《庄子》逸文“龙蛇踠足,志在云霄”之例,展现受制于现实仍怀壮志的矛盾意象。现代语言学研究中,王力《古代汉语》将其列为“足部动作类”典型动词,指出其常见于唐宋诗词中表达羁旅困顿或抱负受阻的情感投射。

需特别说明的是,该词在当代普通话中已非常用词汇,主要见于古典文献研究与文学创作领域。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收录该词条时,标注其现代同义词为“跼蹐”“蹇滞”,建议使用者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适配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您查询的“踠足”一词可能存在字形混淆。根据现有资料分析,更符合汉语用法的应为“跰足”(读音:bèng zú),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指脚底生老茧,形容行路艰难的状态。该词出自宋代文人笔记《冷斋夜话·作诗准食肉例》,属于较为生僻的古典词汇。

  2. 延伸理解

    • 从构字法看,“跰”由“足”与“并”组成,暗示足部因长期摩擦而并生厚茧。
    • 在古代文献中常借指跋涉劳苦,如《汉书·司马相如传》有“跰足山行”的类似表述。
  3. 相关词汇 该词衍生出成语“足食足兵”(富足的粮食与兵力)、“知足常足”(懂得满足则常乐)等,均与“足”的引申义相关。

若您确实需要查询“踠足”,需注意:

注:因该词较生僻,建议结合具体文献上下文进一步考证。古典词汇解释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阿避白驹过隙饱醋生辩武蛂蟥搏斗不纲怖栗常棣碑超羣出众赤瓦不剌船乘出洁辏遇崔蔡遏塞反调烦拿费钱逢七含梗喝神骂鬼昏死鉴詧骄侈羁肠伉声亏蔽旅雁虋冬靡它木脉南北和谈怕怖辟差贫里乾痨悄默青吹轻骨头青渌请泥生山深溥实才石烈十美图视同拱璧守宿殊致同归送餪琐杂探马赤填坟通观全局吴舠诬事弦歌相向犀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