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酸雨的意思、酸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酸雨的解释

指含有一定数量酸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盐酸)的自然降水,包括雨、雪、雹、雾等。酸雨能腐蚀建筑物,损害植物,污染水源。《人民日报》1984.4.15:“工业消耗的煤、石油等,把大量的二气化硫排入大气,遇冷形成酸雨,降回大地,造成严重的污染。”《人民日报》1985.2.2:“ 加拿大 魁北克省 环境保护官员昨天在 蒙特利尔 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 魁北克省 湖泊被酸雨污染,主要是由于 美国 的污染物飘落造成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酸雨是指大气中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形式沉降到地面的自然现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等降水形式,主要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水汽反应生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所致”。

从形成机制看,酸雨主要源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例如燃煤、汽车尾气等释放的硫氧化物(SO₃)和氮氧化物(NOₓ)。这些物质在大气中经光化学反应转化为硫酸(H₂SO₄)和硝酸(HNO₃),最终随降水下落。根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全球酸雨pH值最低记录达2.4,接近食醋酸度(pH≈2.5)。

酸雨的危害体现为多重环境破坏:

  1. 生态影响:导致土壤酸化,抑制植物根系吸收养分,《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指出,酸雨可使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20%-30%;
  2. 建筑腐蚀:加速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₃)等建筑材料风化,其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 text{CaCO}_3 + text{H}_2text{SO}_4 rightarrow text{CaSO}_4 + text{CO}_2↑ + text{H}_2text{O} $$

  3. 水体酸化: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北欧数千湖泊因酸雨导致鱼类灭绝。

我国自2000年起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通过脱硫脱硝技术使酸雨区面积减少23%(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202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网络扩展解释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自然降水形式。其核心定义和特点可综合为以下方面:

  1. 化学特性与形成机制
    酸雨的形成主要源于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硫(SO₂)和氮氧化物(NOₓ)。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与水蒸气、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H₂SO₄)、硝酸(HNO₃)等酸性物质,最终随降水落到地面。自然降水本身因溶解二氧化碳而呈弱酸性(pH约5.6),但酸雨的酸性显著增强。

  2. 分类与沉降形式
    分为湿沉降(如雨、雪等直接携带酸性物质)和干沉降(无降水时酸性颗粒通过重力或吸附作用落地)两类。湿沉降是酸雨的主要表现形式。

  3. 环境影响
    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如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酸反应)、导致土壤酸化(破坏植物根系营养吸收)、污染水体(危害水生生物),其反应可简化为:
    $$ text{CaCO}_3 + text{H}_2text{SO}_4 → text{CaSO}_4 + text{CO}_2↑ + text{H}_2text{O} $$

  4. 防治措施
    尽管搜索结果未直接提及,但基于成因可推导出:需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推广清洁能源、安装工业废气脱硫脱硝装置等。

需注意,酸雨的监测需长期数据支持,且跨国界污染需国际合作治理。更多科学定义可参考环境教育或气象学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八一勋章标品钹子捕快赤绠蚩妍慈侍丹鼎得宜颠沛兜裹贰车二吴饵治翻来覆去干扰告贷无门工作面管城颖国史故吾酣兴豪犷黑矟将军豁人耳目将军金衣公子锦鄣积幼宽借良骏厘金局离骚蹓马面壁功深冥茫木禺人难耐逆鸧逆意沤菅萍踪浪迹铺衬彊急慊意砌累柔毫蜃墙神武识熟水物台谏土著外成委派现钞橡果香隂鲜活溪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