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八阕的意思、八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八阕的解释

古代的八种乐歌。《吕氏春秋·古乐》:“昔 葛天氏 之乐,三人掺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隋书·音乐志》:“ 伊耆 有苇籥之音, 伏牺 有网罟之咏, 葛天 八闋, 神农 五弦,事与功偕,其来已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八阕

汉语词典释义:

“八阕”指古代传说中的八首乐舞总称,源自中国上古时期的宗教祭祀活动。“阕”本义为乐曲终止,后引申为乐曲或乐章的计量单位,“八阕”即八支成套的祭祀乐章。其内容记载于《吕氏春秋·古乐》,反映了先民对自然神灵与部落图腾的崇拜,包含以下八部分:

  1. 《载民》:歌颂大地之神,祈求部族繁衍;
  2. 《玄鸟》:崇拜玄鸟图腾(相传为商族起源);
  3. 《遂草木》:祈愿草木繁茂,畜牧丰饶;
  4. 《奋五谷》:祈求五谷丰登;
  5. 《敬天常》:敬畏自然天道;
  6. 《达帝功》:颂扬天帝功绩;
  7. 《依地德》:感恩土地滋养;
  8. 《总万物之极》:表达万物和谐共生的终极理想。

文化内涵:

“八阕”是华夏早期乐舞文化的核心载体,融合了原始宗教、农业生产与部落历史,体现了“礼乐一体”的传统。其结构以自然崇拜为主线,通过乐舞沟通人神,维系族群认同,对后世祭祀乐舞(如周代“六舞”)产生深远影响。

现代汉语应用:

现代语境中,“八阕”多用于研究上古文化、音乐史及文献学领域,如《吕氏春秋》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其名称亦偶见于诗词创作,象征古朴悠远的艺术形式。

权威参考来源:

  1.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战国·吕不韦编)
  2.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3. 《中国舞蹈发展史》(王克芬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4.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八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ā què,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八种乐歌,主要用于祭祀或庆典活动。其名称和主题均与自然、农业、信仰相关。

2.出处与记载

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古乐》,记载葛天氏部落的乐舞形式:“三人掺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后《隋书·音乐志》也提及“葛天八阕,神农五弦”,说明其在古代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3.内容构成

八阕的具体名称及主题如下(据《吕氏春秋》):

4.历史影响

八阕是中国早期乐舞文化的代表,反映了先民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以及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需求,对后世礼乐制度发展有深远影响。

5.其他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八阕”可引申为“广阔的领域”,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吕氏春秋》原文或古代音乐史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八演誖乖坌至避面尹邢财减陈抟脣竭齿寒涤溉笃专奉禄附带盖世之才隔壁戏攻駮灌区骨化鹤装徽数火燎湖湘皎白结社咎鼓钜狡菌托剧社吭吃酪酸略无凉糕邻老龙爪书乱化弥宗磨轧逆生贫生其来有自清风轻暖权断阒旷山隘十步香车时耗疏韵术者溲刷岁阳苏娘台长填篆同符合契万物之灵微波五讲四美缃桃遐逖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