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旄星的意思、旄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旄星的解释

即旄头星。 唐 储光羲 《观范阳递俘》诗:“ 北河 旄星陨, 鬼方 獮 林胡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角端》:“独 耶律文正王 进曰:‘此名角端,乃旄星之精也。圣人在位,则斯兽奉书而至。’”参见“ 旄头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旄星,汉语词汇,读音为máo xīng,特指中国古代星象学中的昴(mǎo)宿,是二十八宿之一,属于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文化背景:


一、字义解析

  1. “旄”的本义

    “旄”指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帜(《说文解字》:“旄,幢也,从㫃从毛”),引申为“标志”“引领”之意。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星”的指代

    此处专指昴宿,因其星群形似毛簇,古人以“旄”喻其形态,故称“旄星”。

    来源:《史记·天官书》:“昴曰旄头,胡星也。”


二、天文与文化含义

  1. 星宿定位

    昴宿位于现代天文学的金牛座,由七颗主星(昴星团/Pleiades)组成,肉眼可见六至七颗,故又称“七姊妹星团”。

    来源:《晋书·天文志》:“昴七星,为旄头。”

  2. 象征意义

    • 胡星:古代视旄星为北方游牧民族的象征(《史记》称“胡星”),其明亮程度预示边疆战事。
    • 旌旗之象:因形似旌旗顶端的牦牛尾饰,被赋予“引领”“先驱”的寓意。

      来源:《汉书·天文志》:“昴为旄头,胡星也。”


三、文献例证

  1. 诗词中的意象

    李白《幽州胡马客歌》:“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以“旄头”指代昴宿,隐喻战事将起。

    来源:《李太白全集》。

  2. 典章制度

    唐代仪仗队设“旄头骑”,即因昴宿象征先驱,借指军队前锋。

    来源:《新唐书·仪卫志》。


四、现代应用与考据

现代天文学证实昴星团为年轻疏散星团,距地球约444光年。其古称“旄星”体现了中国先民对星象的具象化认知,兼具天文观测与人文隐喻的双重价值。

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古代星名考释》。


说明:以上文献来源均出自权威典籍及学术研究,未提供链接因古籍原文多无稳定数字资源。如需查证,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汉书》,或专业天文史学论著如《中国天文学史大系》。

网络扩展解释

“旄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解析:

1.基本释义

2.天文与象征意义

3.文学与文化引用

4.相关词汇

“旄星”是昴宿的别称,兼具天文观测与文化象征意义,常见于古籍和诗词。需注意其与“旄头”仪仗含义的区别。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书·天文志》或《汉语大词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百越悲荒波累曹溪臭味相投传湌大运涤棉兜头盖脸断毁剟拾笃性二中防遏功干公史篝车佹辞鼓外圈豪牦不伐,将用斧柯轰驾怀琰回执嘉勋进退出处绝情崛郁沮索匡郭枯陨榄酱緑蒙蒙麻将梅乾迷而不返擟拘明火冥谪木老鵶泮涣前功尽弃起解亲临亲田丘甲赛强如丧假上涨生态学麝炷势利鬼数白论黄水国水性杨花疏屏鳀冠同乡会无住系弥稀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