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屯砦的意思、屯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屯砦的解释

犹营寨。《三国志·吴志·朱异传》:“ 魏庐江 太守 文钦 营住 六安 ,多设屯砦,置诸道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屯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屯”和“砦”两个字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古代军事或聚落语境。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驻兵防守的营垒或据点,兼具军事防御与人员聚居功能。古代常设于险要之地,用于屯驻军队、储备粮草、控制交通要道或防御外敌侵扰。其规模小于城池,但强于普通村落,是重要的区域性军事堡垒。

二、字义分解

  1. 屯(tún)

    • 本义:聚集、储存(如“屯粮”)。
    • 引申义:军队驻扎(如“屯兵”),或指戍边垦荒的聚居点(如“屯田”)。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7卷,第1524页;《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第2册,第1089页。

  2. 砦(zhài)

    • 同“寨”,指用木栅、石墙等构筑的防御工事,后泛指军营或设有围墙的村落。

      来源:《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砦,藩落也”;《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第1953页。

三、历史用例

四、现代转义

现代汉语中,“屯砦”一词已罕用,但作为历史词汇仍见于文献及地名中,承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与边疆开发的记忆。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辞源》(商务印书馆)
  3.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
  4.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5.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 《中国军事通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出版物信息以符合权威性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屯砦”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屯砦(tún zhài)指古代用于军事防御的营寨或据点,通常设置在交通要道或战略位置,用于驻扎军队、储存物资。例如《三国志·吴志·朱异传》记载:“魏庐江太守文钦营住六安,多设屯砦,置诸道要。”


二、单字解析

  1. 屯(tún)

    • 本义为“聚集、储存”,如“屯粮”;
    • 引申为“驻扎军队”,如“屯兵”;
    • 也可指村庄,多用于地名(如辽宁的“皇姑屯”)。
  2. 砦(zhài)

    • 通“寨”,指用栅栏、土石等建造的防御工事;
    • 例如“鹿砦”(一种用树枝、木桩设置的障碍物)。

三、历史应用

屯砦常见于军事文献,强调其防御性和临时性,多用于边疆或战时的临时驻守。其功能包括: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三国志》等历史文献或军事类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闇奸白晰豹略博夜插岸晨间出奔春箭出生楚巫辞行从马大祫蹀跇逗嘴垛口凡境凤阙浮滑诰封果侠旱伞豪擅黄蓝浑金璞玉奸由嚼牙巴禁闭室金溢巨藩宽阔浪费朗魄力不胜任论辩蒙穉邈以山河木榻南北曲闹新房脑胀炮雷僻滥品望扑噜弃禄圈识任意山砦时才倏然四川大学酸辛罔阙物貌相吊闲说嚣虚西纪西邻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