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算缗钱的意思、算缗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算缗钱的解释

汉 代所行税法之一,对商人、手工业者、高6*6*贷者和车船所征的赋税。课税对象为商品或资产,“緡钱”为计税单位。《汉书·武帝纪》:“﹝ 元狩 四年﹞初算緡钱。”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緡,丝也,以贯钱也。一贯千钱,出算二十也。” 茅盾 《雨天杂写之一》:“及至‘算缗钱’,一时商人破产者数十万户,蓬蓬勃勃的商业资本势力遂一蹶而不振。”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算缗钱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算缗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财产税制度,最早可追溯至汉代。该制度以"缗"为计税单位(一缗为一千文铜钱),要求商人、手工业者等按资产比例申报纳税,政府通过强制核查与处罚措施保障征收。其核心内容包括:

  1. 计税标准:商人按营业额"率缗钱二千而一算"(即每2000钱纳税120钱),手工业者"率缗钱四千一算"(每4000钱纳税120钱)。
  2. 实施背景:汉武帝时期为筹措军费,于公元前119年由御史大夫张汤推行,配合"告缗令"鼓励举报瞒报资产者。
  3. 历史影响:作为中国最早的系统性财产税,加剧了官商矛盾,《史记·平准书》记载该政策导致"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的后果。
  4. 词源解析:"算"指征税单位(一算为120钱),"缗"既是货币单位,也指穿钱的绳索,引申为计税凭证。该制度名称体现了古代"以物计税"的特征。

相关考证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纂的《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商务印书馆,2020版)第7章第3节,该书系统梳理了汉代财税制度的演变脉络。

网络扩展解释

算缗钱是中国西汉时期针对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及车船所有者征收的财产税,其核心特点是以“缗”为计税单位(1缗=1000钱),旨在增加财政收入并抑制商业资本扩张。

具体释义与背景

  1. 课税对象与税率

    • 商人、高利贷者按交易额或资产征税,每2000钱征1算(120钱);
    • 手工业者减半,每4000钱征1算;
    • 车船所有者按车船类型征税(如商车每辆2算)。
  2. 历史背景
    汉武帝时期因连年战争导致国库空虚,而富商大贾囤积财富却未资助国用。元狩四年(前119年)正式颁布《缗钱令》,强制征收此税,并配合“告缗令”严惩瞒报资产者。

  3. 征收方式与影响
    要求纳税人自报财产,隐瞒者将被没收资产并流放,举报者可获半数罚没财产。这一政策短期内增加了财政收入,但长期导致商业萎缩,数十万商人破产。

补充说明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细节,可参考《汉书·武帝纪》及汉典等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才若渴把盏不偶财马敕晓揣事串访慈厚粗悍丹青树导延琱瑑逢凶化吉分中覆润赶嘴更楼戈旗宫棼姑墨迒蹄黄粉黄巾力士箭滴醮妇醮坛佳侠嘉兴市夹杂祭鍊禁暴正乱警宵金柝酒娘苦虑留犁龙瑙漏尽更阑鸾鹤舆瞒瞒昧昧乾嘉学派前主气鼓鼔亲嬖庆吊不行清放清省秦肆冉弱认觅荣荣汪汪丧乱濇滞诗语土肥萎折危膝无官一身轻五色羽析交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