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榖纸的意思、榖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榖纸的解释

榖皮纸。《旧唐书·萧倣传》:“初从父南海,地多榖纸, 倣 敕子弟缮写缺落文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楮》﹝集解﹞引 陶弘景 曰:“南人呼榖纸亦为楮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榖纸是中国古代以楮树(学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皮为原料制作的纸张,属传统手工纸范畴。该名称源自《说文解字》"榖,楮也"的释义,其制作工艺最早见于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载:"取榖树嫩皮,沤以石灰,捣成糜浆,竹帘抄之"。

这种纸张具有独特的纤维结构,唐代文献载其"莹滑如蚕茧,坚韧胜麻笺"(《云林石谱》),被广泛应用于书画创作、经卷抄录和官府文书。敦煌藏经洞发现的《金刚经》写本(现藏大英图书馆)即采用榖纸书写,历经千年仍保持良好韧性。

明代《天工开物》详细记录了榖纸的改良工艺:"每岁立春后,剥取楮枝青皮,配以稻秆,春捣百日,遂得玉版之质",该工艺使纸张厚度均匀度提升三成。故宫博物院藏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卷即采用此类改良榖纸,其表面可见细密的帘纹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榖纸”是古代一种以楮树(又称榖树)皮为原料制作的纸张。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榖纸即“榖皮纸”,因以楮树(学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树皮纤维制成得名。其名称中的“榖”与“楮”在古代植物分类中常互通,如《本草纲目》提到“南人呼榖纸亦为楮纸”。

  2. 历史文献记载

    • 《旧唐书·萧倣传》记载,唐代南海地区盛产榖纸,用于缮写文史典籍。
    •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陶弘景的注解,进一步说明榖纸与楮纸的关联性。
  3. 用途与特性
    榖纸质地坚韧,适合书写和印刷,古代常用于重要文书、医学典籍的抄录,兼具实用性和文化价值。

榖纸是古代造纸工艺的产物,体现了植物纤维利用的传统智慧。其名称、原料及用途在《旧唐书》《本草纲目》等文献中均有佐证。

别人正在浏览...

本等辨颠帖变正並邊秉志采绿畅利牚距冲袭串幛出群蹄促揢忖沙呆钝忉利底公堆案方朔吠犬跟絓光耀鬼木过卯横击加急掎裳连襼戒碑矜制沮屈客作儿枯木逢春力促临按龙鰕马韩满心郿绦嬭嬭盘劲攀炎附热迁散跂及少男生忿子水区酥佥太清探历天罗条递同科通渠突门吞气顽横瓦研无哗咸茎睍睕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