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书·孟嘉传》:“﹝ 嘉 ﹞后为征西 桓温 参军, 温 甚重之。九月九日, 温 燕 龙山 ,寮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 嘉 帽堕落, 嘉 不之觉。 温 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 嘉 良久如厕, 温 令取还之,命 孙盛 作文嘲 嘉 ,著 嘉 坐处。 嘉 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唐 韩鄂 《岁时纪丽·重阳》:“授衣之月,落帽之辰。” 唐 钱起 《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诗:“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明 何景明 《九日独酌简何太仆》诗:“愁来转觉登臺懒,病里谁传落帽狂。”
“落帽”是一个汉语典故,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源自《晋书·孟嘉传》记载:东晋名士孟嘉任桓温参军时,重阳节众人登龙山聚会。风吹落孟嘉的帽子,他因醉酒未察觉,从容应对同僚的调侃并即兴作文回应,展现出风雅气度。此事成为后世重阳登高的经典意象。
重阳节代称
因典故发生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落帽”常被用作重阳登高雅集的代称,如唐代钱起诗句“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文人风度的象征
强调孟嘉处变不惊的雅量,后引申为对名士风流气质的赞美,常见于诗词中。
部分现代词典提到“落帽”可引申为“隐秘之事被揭穿”,但这种用法在古典文献中较为少见,更多属于现代语境下的衍生义。
该典故被历代文人化用,如:
建议:若需深入考证该典故的演变,可查阅《晋书》原文及《岁时广记》等岁时类典籍。
落帽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指的是头上的帽子掉下来。下面将对落帽的拆分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进行介绍。
落帽的拆分部首为艹(草字头)和广(广字底),共有8个笔画。
落帽一词来源于汉语,并没有繁体字形式。
在古代,落帽的写法稍有不同。其写法为“落冼”,其中的冼为古代的一个字形,表示帽子的样式。
1. 他跑得太快,一不小心落帽了。
2. 风大的时候容易让帽子落帽。
落帽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1. 落帽礼
2. 落帽诗
3. 落帽风
落帽的近义词有:
1. 掉帽
2. 密封
3. 倾销
落帽的反义词为戴帽,即将帽子戴在头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