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耸然的意思、耸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耸然的解释

(1).高耸貌。 唐 皮日休 《霍山赋》:“岳之尊,端然御极,耸然正位,静然而听,凝然而视。”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三:“ 王徽之 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节为贵,而此君面目耸然。’”按,此君谓竹。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其上 丰山 ,耸然而特立。”

(2).惊惧貌。耸,通“ 悚 ”。《后汉书·蔡邕传》:“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蜋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蜋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蜋之失之也。’”《旧唐书·李德裕传》:“ 何弘敬 、 王元逵 承詔,耸然从命。” 宋 苏舜钦 《上三司副使段公书》:“时始至此邑,鄙怀耸然,自谓今职在甸内,去京师不数舍,朝有施为而夕闻焉。”《三国演义》第八6*九回:“只见 蜀 兵安然无事,大桶小担,搬运水浆,饮马造饭。 朵思 见之,毛髮耸然。”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三:“那鬼的叫声突然到我脚边上来叫了!这真是使我全身的毛骨都耸然起来。”

(3).诧异貌。耸,通“ 悚 ”。 宋 苏轼 《答黄鲁直书》:“ 軾始 见足下诗文于 孙莘老 之坐上,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隆冬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4).敬畏貌。耸,通“ 竦 ”。 唐 司空图 《疑经后述》:“ 孙郃 自 淮阳 缄所著新文而至,愚雅以 孙 文不尚辞,待之颇易,乃见其《卜年论》,又耸然加敬。”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师素不为辞章,及升堂諭众,随意而言,悉成文理,劝戒深切,听者耸然。”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九:“ 仁宗 闻其名,欲召见,会寇入 平凉 ,詔图形以进,於是天下始耸然畏慕之。”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耸然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耸然"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 形容高耸直立的样子

    • 这一含义侧重于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指高高直立、挺拔突出的状态。常用于描绘山峰、建筑、树木等高大挺拔的事物。
    • 例句参考: “山峰耸然矗立于云端。” “古塔耸然,历经风雨。”
    • 来源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其在线版本可在商务印书馆·精品工具书数据库查询(需订阅)。《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也收录此义项。
  2. 形容惊惧、震惊的样子

    • 这一含义侧重于人的心理感受和外在表现,指因受到惊吓、震动或听闻骇人消息而感到害怕、震惊,并可能伴随身体上的反应(如毛发竖起)。
    • 例句参考: “闻此噩耗,众人无不耸然。” “其言怪诞,令人耸然。”
    • 来源参考: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此义项有明确解释。《辞源》(商务印书馆)亦收录此义项,并指出其与“悚然”在表示惊惧时可通用。其在线资源可参考汉典网(基于多部权威辞书整合)。

“耸然”既可描绘物体高耸的物理形态,也可形容人因震惊、恐惧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和外在表现。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网络扩展解释

“耸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形容物体高耸挺拔
    指事物高大直立、形态突出。例如宋代欧阳修在《丰乐亭记》中描述:“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这里的“耸然”强调山势高耸的姿态。

  2. 形容人的神态或情绪
    包含三种引申义:

    • 惊惧、害怕:如《后汉书·蔡邕传》中“吾心耸然”,通过“耸”通假“悚”,表达内心的恐惧。
    • 诧异、惊讶:如苏轼在《答黄鲁直书》提到“耸然异之”,表现对黄庭坚诗文的惊叹。
    • 昂然自信:现代用法中也可表示人神态自信、气度非凡,如“他耸然立于众人之中”。

二、使用场景与示例

三、补充说明

“耸然”在古汉语中因通假关系(通“悚”“竦”)衍生出多义,而现代用法更侧重物理形态或文学化的情绪表达。需注意语境差异,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爆栗子奔讣边储变醨养瘠宾氓博大参礼澄思除革出谷处疗登丁吊古伤今丁産敌台缔约国风步风语不透佛座须更期钩芒刿剔国音滑出律坏包浑一似价钱姬刘惊赏久格举陈扛哄濂洛丽侈龙楼凤池靡乱溟冷谟猷睦爱泡茶溥洽强攻棋迷崎岖却苏鹊尾冠三八制山埜蛇精甥馆射堂守虚守制偷食土族语稳情取箱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