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高的意思、崧高的详细解释
崧高的解释
(1).山大而高。《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 毛 传:“崧,高貌。山大而高曰崧。”
(2).即 嵩山 。《汉书·翼奉传》:“臣愿陛下徙都於 成周 ,左据 成皋 ,右阻 黽池 ,前乡 崧高 ,后介 大河 。”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 关中 李梦阳 , 崧高 之秀,上薄青冥; 龙门 九派,一泻千里。”参见“ 嵩山 ”。
词语分解
- 崧的解释 崧 ō 同“嵩”。 笔画数:; 部首:山; 笔顺编号:
- 高的解释 高 ā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耸。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高瞻远瞩。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级在上的:高级。高考。 在
专业解析
"崧高"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 字面本义:形容山势高大巍峨
- “崧”:是“嵩”的异体字,本义即指高大的山。《说文解字》释“崧”为“中岳,嵩高山也”。它特指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境内的嵩山,为中国五岳中的“中岳”,以高大雄伟著称。
- “高”:形容词,意为高大、崇高。
- 组合义:“崧高”二字连用,核心含义就是形容山岳极其高大、巍峨耸立的样子。它强调的是一种宏伟、崇高的自然景观。
二、 特指《诗经·大雅》中的篇名《崧高》
- 这是“崧高”最为经典和重要的用法。该诗篇见于《诗经·大雅》,据传为周宣王时期的卿士尹吉甫所作。
- 诗歌主旨:此诗是尹吉甫为颂美周宣王的舅父、功臣申伯而创作的送别诗。申伯被宣王封于谢邑(今河南省南阳市附近),以镇守南疆。诗中盛赞申伯的品德功勋如同巍峨的嵩山。
- 开篇名句:“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巍峨高大的四岳,耸入云霄直达天际)。这里用“崧高”(形容山岳高大)起兴,以嵩山的雄伟来比喻和赞颂申伯的崇高地位与功绩,奠定了全诗颂扬的基调。
- 文化意义:《崧高》篇不仅是一首政治颂诗,其开篇的“崧高维岳,骏极于天”也成为后世形容山岳雄伟或人物德业崇高的经典典故,极大地丰富了“崧高”一词的文化内涵。,
“崧高”一词,其基本含义是指山势高大巍峨,尤其与中岳嵩山相关联。更重要的是,它作为《诗经·大雅》中一篇颂诗的篇名而闻名于世,该诗以高山起兴,颂扬了申伯的功勋,使得“崧高”承载了赞颂崇高德行与功业的文化象征意义。
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许慎) - 对“崧”字的释义(无在线资源,可参考中华书局等权威版本)。
- 《毛诗正义》(孔颖达疏) - 对《诗经·大雅·崧高》的详细注解。
- 《诗集传》(朱熹) - 对《诗经·大雅·崧高》的解读。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 对“崧”及“崧高”的释义(权威工具书)。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对“崧高”的详细释义(权威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
“崧高”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和用法,以下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
形容山势高大
“崧高”原指山体巍峨高耸,如《诗经·大雅·崧高》首句“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的壮丽景象。
注:“崧”同“嵩”,《毛传》解释为“山大而高曰崧”,强调山形雄伟。
-
指代嵩山
在古籍中,“崧高”常作为“嵩山”的别称。例如《汉书·翼奉传》提到“前乡崧高”,即以崧高代指中岳嵩山。
二、《诗经》中的文化意蕴
《崧高》是《诗经·大雅》第二十五篇,全诗共八章,每章八句。传统解读认为此诗为尹吉甫赞颂周宣王之作,通过描绘山岳崇高,隐喻君主德行的伟大与政绩的辉煌。诗中的“崧高维岳”成为后世形容杰出人物或崇高品格的经典意象。
三、人名寓意
“崧高”作为名字时,兼具自然与品德的双重象征:
- “崧”:象征稳重、成就与高大,源自山岳的厚重感;
- “高”:寓意卓越、显贵或声音洪亮,引申为道德与才能出众。
整体寄托了对智慧、领导力与品德兼备的期许。
四、其他延伸
- 成语化用法:宋代文人曾以“崧高”比喻人才超群,如苏轼相关典故(但此用法较罕见,需结合具体文献)。
- 历史地理:古代文献中,“崧高”亦用于描述中原地区的战略要地,如翼奉建议迁都时提到的地理屏障。
“崧高”一词融合自然景观、文化隐喻与人文寄托,既可描述山岳的物理形态,又承载着对崇高德行与杰出才能的赞美。如需更深入解读《崧高》诗歌背景,可参考《诗经》注疏或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口同声滗取閟重出费丹帷打甚么紧点缺督理读衆蕃篱吠尨冯驩折券封勒纲银法海叵罗和尚稻交盟搅扰讦讦警饬警畏金奴慨念坑降恳乞咳呛孔壁匡庐勑使乐亭调淩驾隆率逻捕谩怜摩纳哥弄优婆罗门咒切须穷窘弃尸犬科趋扈羣衆运动设令使法手镐黍絫四角随车唐文腾懽天开地辟庭皋同笔研投老我家乌寳五蕴萧辰心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