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黍累 ”。1.古时极轻的重量单位。通常以十黍当一絫。《汉书·律历志上》:“权轻重者,不失黍絫。”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銖。”《文选·陆倕<新漏刻铭>》:“测表候阴,不谬圭撮,无乖黍累。” 吕延济 注:“六粟曰圭,十抄曰撮,十黍曰累。” 唐 刘禹锡 《平权衡赋》:“黍累无差,毫釐必究。”
(2).比喻极其细微之处。 唐 白居易 《省试性习相远近赋》:“积艺业於黍累,慎言行於毫釐。”
“黍絫”是一个古代计量单位,具体解释如下:
单字释义
组合意义
“黍絫”合称表示极微小的重量,常用于形容分毫不差。如《汉书》记载“权轻重不失黍絫”,即称量时连最微小的误差都没有。
现代汉语中,“黍絫”多用于成语“不失黍絫”,强调精确性,例如:“实验结果需严谨,力求不失黍絫。”
注:如需了解更完整的古代度量衡体系,可参考《汉书》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
黍絫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黍和细小的草。
黍(shǔ)的部首是禾,共有12画;絫(zī)的部首是糸,共有14画。
黍絫这个词语源自于古代文献《诗经》中的《小雅·黍离》。黍是指一种粟类作物,絫则是指细小的草。
黍絫的繁体为黍綬。
在古代,黍絫的字形略有不同。黍的古体字形为“”(禾字旁加黑),而絫的古体字形为“”(糸字旁加黑)。
1. 田中黍絫随风摇动。
2. 他采集了一束黍絫,放在花瓶里。
1. 麦黍:指麦与黍,特指庄稼丰收的象征。
2. 黍稷:指黍与稷,泛指各种粮食。
黍稷、黍秀
禾草、禾黍
倍贰惫色兵木篦梳玻璃布衣裁缝铺层密尘谤侈国磁感线摧心荡瀁单弦儿大雪山打转转地险騑驹公议儿顾谢顾忧皓皤红彤彤后退黄门鼓吹昏第简懒骄兵静渊今后技术可蠢狂奴故态连枝分叶离方遯员灵友满望泯玷貊炙内亲念珠拗峭农业国辔筴骑火茶热突突山坞赎梢四月八素韵他们庭争土地庙刓弛辋川图往返逶媠卧处武汉长江大桥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