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勑使的意思、勑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勑使的解释

皇帝的使者。 唐 杜甫 《巴西闻收京阙送班司马入京》诗:“ 剑 外春天远, 巴西 勑使稀。”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内家勑使,传詔亲付玉麒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勑使”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境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用法两方面解析。

字义解析

“勑”为“敕”的异体字,读作chì,本义指帝王自上而下的诏令、命令。《说文解字》释“敕”为“诫也”,强调其告诫、命令的性质。“使”指受命执行任务之人,合称“勑使”即指奉帝王诏令出使的官员,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如《后汉书·光武帝纪》载“遣勑使巡行郡国”,指皇帝派遣使者传达旨意。

历史用例

唐代杜佑《通典·职官》提到“勑使持节”制度,表明此类使者通常携带符节作为凭证,代表皇权行使监察、宣慰等职能。宋代《资治通鉴》亦有“勑使督战”的记载,指皇帝特派官员监督军事行动。

权威参考

  1. 汉典(zdic.net)将“勑”明确标注为“敕”的异体,释义为“帝王的诏书、命令”。
  2. 教育部《异体字字典》指出“勑”与“敕”互通,多见于古代文书。
  3. 《汉语大词典》收录“勑使”词条,释为“奉皇帝命令出使的官吏”,引《新唐书·百官志》佐证其职能。

“勑使”是古代帝王行政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其词义承载了皇权指令的权威性与执行效力。

网络扩展解释

“勑使”一词中的“勑”实为“敕”的异体字,因此“勑使”即“敕使”,具体解释如下:

1. 字词拆分释义

2. 组合含义 “敕使”指古代传达皇帝诏令的使者,常见于史书与文学作品中。例如唐代常派宦官或官员为敕使,到地方传达政令、监察事务。

3. 使用注意

建议:若涉及古籍阅读,需注意“勑”与“敕”的异体关系,并结合上下文确认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辩对不来梅蚕妇昌亭之客楚鬓出于瑽瑽动销斗称短计恶向胆边生浮荄福庭浮叶姑公估较骨棱棱洪毅后脑勺黄颔叫丫丫诘对极口惊沙金明池噤渗僦工绢帖科目儒狂謼亏紊蜡月临迩陵挫流苏魔术南班子平移破案钱郎潜踪戚戚嗟嗟日居月诸色斯圣觉是看石圻使者随扈粟裕挑揄通弊黈纩脱口而出汙宫相长香蒲鲜活活小名[儿]骁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