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休台的意思、三休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休台的解释

楚 章华台 的异名。 南朝 梁 刘孝绰 《江津寄刘之遴》诗:“经过 一柱观 ,出入 三休臺 。”参见“ 三休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休台”是一个具有历史与文学双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与历史背景

  1. 指代楚国章华台
    “三休台”是春秋时期楚国章华台的别称。章华台由楚灵王于公元前535年修建,因规模宏大、台高十丈(约23米),需中途休息三次才能登顶,故得名“三休台”。其基座广达十五丈(约34.5米),被誉为“天下第一台”,后毁于战乱。

  2. 别名“细腰宫”
    因楚灵王偏爱细腰女子,宫中盛行节食束腰之风,章华台又被称为“细腰宫”。

二、文学与典故引用

  1. 南朝诗文记载
    南朝梁代诗人刘孝绰在《江津寄刘之遴》中写道:“经过一柱观,出入三休台”,印证了该名称的文学渊源。

  2. 唐代嵩山景点
    唐代卢鸿一《嵩山十志十首》提到的“三休台”位于嵩山,因登山途中需三次休憩而得名,与楚章华台同名但地理位置不同。

三、延伸含义

部分词典将“三休台”引申为“连续三天闲散无事的状态”,但此用法缺乏明确典故依据,可能为现代衍生义。

该词核心指楚国章华台,兼具历史建筑与文学意象双重属性。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辞海》或考古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休台的意思

《三休台》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地方三次免于战乱或瘟疫的地方。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三次休息的台阶,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隐喻,代表了一个地方连续三次没有遭受灾难。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休台》这个成语由三个字组成。

来源

《三休台》这个成语最早记录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其中太史公自述了自己在郑国作史官期间,亲眼目睹了三次郑国避免战乱和瘟疫的情景,并将其比喻为三休台。

繁体

《三休台》的繁体字为「三休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三休台」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其意思并无太大差异。

例句

1. 这片土地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三休台,连续三次免于灾难。

2. 他的家乡是一个三休台,几百年来从未发生战乱。

组词

三休台并没有常见的组词搭配。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三连胜、三连守、三连平。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三连败、三连失、三连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