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而冠的意思、虎而冠的详细解释
虎而冠的解释
比喻残虐的人,虽穿戴衣冠而凶暴如虎。《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大臣议欲立 齐王 ,而 瑯琊王 及大臣曰:‘ 齐王 母家 駟钧 ,恶戾,虎而冠者也。’”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言 钧 恶戾,如虎而箸冠。”《史记·酷吏列传》:“﹝ 王温舒 ﹞姦猾穷治……其爪牙吏虎而冠。” 唐 刘禹锡 《讯甿》:“自巨盗间衅,而武臣顓焉。牧守由将校以授,皆虎而冠。”
词语分解
- 虎的解释 虎 ǔ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喻危险境地;.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
专业解析
"虎而冠"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凶残如虎的人穿戴衣冠,伪装成人的模样,比喻本性残暴或行为野蛮之人,却身居高位或道貌岸然。
详细释义:
- 字面意思: 老虎戴上了帽子(冠)。老虎是猛兽,象征凶残本性;冠是古代士大夫的礼帽,象征人的礼仪、文明和地位。两者结合,形成强烈反差。
- 比喻意义:
- 指人: 形容那些表面上有身份、有地位、道貌岸然,但内心或行为极其残暴、凶狠、野蛮的人。他们利用权势或伪装行凶作恶。
- 指行为或现象: 比喻某些看似文明、合法或有秩序的外表下,隐藏着野蛮、暴力或不人道的本质。
- 感情色彩: 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表达对伪善、残暴当权者或现象的深刻讽刺、揭露和批判。
出处与权威引用:
该成语最早且最著名的出处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 《史记·酷吏列传》:在描述酷吏郅都时,司马迁写道:“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匈奴至为偶人象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乃中都以汉法。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乃募得郅都宗族,夷其宗。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宁成为中尉。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杰皆人人惴恐。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髡钳。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为不复收,于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称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于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数年,会赦。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后为关都尉,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义纵自河内迁为南阳太守,闻宁成家居南阳,及纵至关,宁成侧行送迎,然纵气盛,弗为礼。至郡,遂案宁氏,尽破碎其家。成坐有罪,及孔、暴之属皆奔亡,南阳吏民重足一迹。而平氏朱彊、杜衍杜周为纵爪牙之吏,任用,迁为廷史。军数出定襄,定襄吏民乱败,于是徙纵为定襄太守。纵至,掩定襄狱中重罪轻系二百余人,及宾客昆弟私入相视亦二百余人。纵一捕鞠,曰“为死罪解脱”。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为治。是时赵禹、张汤以深刻为九卿矣,然其治尚宽,辅法而行,而纵以鹰击毛挚为治。后会五铢钱白金起,民为奸,京师尤甚,乃以纵为右内史,王温舒为中尉。温舒至恶,其所为不先言纵,纵必以气凌之,败坏其功。其治,所诛杀甚多,然取为小治,奸益不胜,直指始出矣。吏之治以斩杀缚束为务,阎奉以恶用矣。纵廉,其治效郅都。上幸鼎湖,病久,已而卒起幸甘泉,道多不治。上怒曰:“纵以我为不复行此道乎?”嗛之。至冬,杨可方受告缗,纵以为此乱民,部吏捕其为可使者。天子闻,使杜式治,以为废格沮事,弃纵市。后一岁,张汤亦死。王温舒者,阳陵人也。少时椎埋为奸。已而试补县亭长,数废。为吏,以治狱至廷史。事张汤,迁为御史。督盗贼,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上闻,迁为河内太守。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安,部吏如居广平时方略,捕郡中豪猾,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尽没入偿臧。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论报,至流血十余里。河内皆怪其奏,以为神速。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其颇不得,失之旁郡国,黎来,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其治复效河内,徙诸名祸猾吏与从事,河内则杨皆、麻戊,关中杨赣、成信等。义纵为内史,惮未敢恣治。及纵死,张汤败后,徙为廷尉,而尹齐为中尉。尹齐者,东郡茌平人。以刀笔稍迁至御史。事张汤,张汤数称以为廉武,使督盗贼,所斩伐不避贵戚。迁为关内都尉,声甚于宁成。 **上以为能,迁为中
网络扩展解释
“虎而冠”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外表穿戴人的衣冠,但行为凶残如虎,比喻生性残暴的人。该词强调表里不一的虚伪与暴虐。
二、出处与典故
- 《史记·酷吏列传》:
“其爪牙吏,虎而冠。”描述酷吏手下如戴人帽的老虎般残暴。
-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大臣评价齐王之母族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暗指其家族凶残本性。
三、用法与例句
- 古代用例:
唐代刘禹锡《讯甿》中形容武将“皆虎而冠”,批判其暴虐统治。
- 近现代用例:
国学大师刘文典因顶撞蒋介石被称为“虎而冠者”,反映对强权者的讽刺。
四、相关词语
类似成语有“衣冠禽兽”(见),但“虎而冠”更侧重残暴而非道德败坏。
五、权威性说明
主要参考《史记》及《后汉书》等史书记载,权威性较高。部分网页(如3、4)提供了具体语境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别人正在浏览...
半斤八两把势碧藕闭眼采桑子禅思待对道士恶念二尺四寸发迈梵道枋榆粉本分子式副相高效庋阁顾颉刚还妾何刘画轮皇娥皇繇婚阀籛彭肩痛赳赳桓桓沮薄举直措枉矿灯酷惨凉节良食离闲鑪锤卤缸蛮箐蛮夷大长门役绵蕝明隽鸣岐能所偏从平朔浅闻悄怆起为头跧缩丧氛上兵伐谋尸臣失涕逝往堂下王子巫步无动于衷闲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