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松花牋的意思、松花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松花牋的解释

亦作“ 松花笺 ”。即松花纸。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松花牋代以为薛陶(涛)牋,误也。松花牋其来旧矣。 元和 初, 薛陶 尚斯色,而好製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乃命匠人狭小之。 蜀 中才子既以为便,后减诸牋亦如是,特名曰‘薛陶牋’。今 蜀 纸有小样者,皆是也,非独松花一色。” 明 屠隆 《考槃馀事》卷二有“造松花笺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松花牋(亦作“松花笺”)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染色笺纸,其名称源于纸张表面呈现的松纹或松花色斑。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松花”指松树开花时的淡黄色花粉,引申为浅黄绿色纹理;“牋”同“笺”,特指用于题诗写信的精美纸张。唐代文献《文房四谱》记载,松花笺以蜀地楮皮纸为原料,采用植物染料浸染,纸面可见天然松针状纹路,质地细腻且吸墨性强,深受文人雅士青睐。

宋代《太平御览》引《玉堂闲话》描述,此类笺纸多用于宫廷文书与诗词创作,尤以女诗人薛涛改良的“薛涛笺”最为著名,其改良工艺使松花色更显清雅,成为文人交流的雅物。明清时期,《考槃余事》等古籍仍将其列为文房珍品,强调其“色如初松,纹若冰裂”的审美特征。现代《中国造纸史》考证指出,松花笺的制作技艺体现了古代匠人对天然材料的巧妙运用,兼具实用性与艺术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松花牋”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具有特殊含义的笺纸,其解释可综合如下:

基本含义

指用松树皮制成的纸张(亦称“松花纸”),常用于书写书信或文章。因其质地柔软、墨色鲜明,古人认为以此书写的内容文辞优美,故衍生出比喻文章或书信动人的意象。

历史与文化背景

  1. 起源:唐代已有使用记录,李匡乂《资暇集》提到松花牋的历史早于薛涛笺。薛涛(唐代女诗人)因偏爱小幅纸张而改良尺寸,后蜀地文人沿用,形成“薛陶笺”,但松花牋并非专属薛涛。
  2. 材质与工艺:明代《考槃馀事》记载了松花笺的具体制作方法,显示其工艺传承。

用法演变

相关延伸

松花牋既是实物纸张,也是文化符号,承载了古代文人对书写美学的追求。其与薛涛笺的关联需注意区分——后者是松花牋的改良版本,而非同一物。

别人正在浏览...

拜寄白腻暴桀表明财势晨参暮省成婚充位楚水巴山代用店肆凡尔丁翻悔凡胎浊体枌栱粉扑更成公谷拱圣汩泥河桥画黼恍荡毁眦见谅矫时慢物金蟾巾车之恩经纬度久名向知酒缾夔牙林沼六柄蛮夷梅桃子民仪内差内省不疚鸟鼠攀爬匍滴虫恰好诎信三叉戟骚苏善哉绳度手函双鬟水晶毬术士冠松明托名王职巍峩沃潴五方杂厝吴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