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善哉的意思、善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善哉的解释

(1) [fine]赞美之词。即“好啊”

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左传·昭公十六年》

(2) 后为僧人用作表示惊叹的口头语,既可以表示赞许,又可以表示不满,犹言“罪过”

详细解释

(1).赞叹之辞。《左传·昭公十六年》:“ 宣子 曰:‘善哉,子之言是。’”《论语·颜渊》:“ 齐景公 问政於 孔子 , 孔子 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 邢昺 疏:“ 景公 闻 孔子 之言而信服之,故嘆曰‘善哉’。”《法华经·方便品》:“梵音慰喻我,善哉 释迦 文。” 辽 智化 《玉石观音唱和诗》:“方池波面躡花臺,瞻奉无非唱善哉。”

(2).传说中的树名。《太平广记》卷一七三引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 汉武 游 上林 ,见一好树,问 东方朔 , 朔 曰:‘名善哉。’”

(3).凤鸟夜鸣。《初学记》卷三十引《论语摘衰圣》:“﹝凤﹞夜鸣曰善哉,晨鸣曰贺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善哉是汉语古典文献中具有多重语义的感叹词,其核心含义随语境演变而发展。《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分为三类:

一、表赞叹认可

多用于对话中表达对他人观点的认同或钦佩,含褒扬色彩。例如《金刚经》中佛陀以“善哉,善哉”肯定须菩提的见解。此用法在汉译佛经中出现频率最高,鸠摩罗什译本中常以叠词形式强化赞叹语气。

二、表反讽质疑

先秦典籍中可见反向使用案例。《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叔向与子产对话时,以“善哉”暗示对政令的讽刺性否定,此类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表悲痛感慨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支道林在友人离世时叹“善哉”,此处词义已转化为哀伤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词义在魏晋时期的语义扩展现象。

该词的历时演变呈现“佛教用语→文学用语→现代边缘化词汇”的发展轨迹。现代多用于宗教场合或仿古文体,日常口语中已鲜见使用。词源可追溯至梵文"sādhu"的早期佛经译法,鸠摩罗什创造性地选用此词进行意译,既保留原词韵律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这一翻译策略对中古汉语词汇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注:本文释义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汉语大词典》电子版、中华书局《世说新语校笺》、大藏经在线数据库《金刚经》鸠摩罗什译本等学术资源)

网络扩展解释

“善哉”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随语境变化,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解读:

一、基本释义

  1. 赞美或赞同
    表示对他人观点或行为的称赞,相当于“好啊”“说得好”。例如《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即子产的观点得到宣子的高度认可。

  2. 感叹语气词
    古人常以“善哉”表达惊叹或感慨,既可表赞许(如“善哉!此计甚妙”),也可隐含不满(如僧人用其表罪过或赎罪)。

二、佛教语境中的特殊用法

在佛经翻译和僧人用语中,“善哉”被赋予宗教色彩:

三、其他延伸释义

部分文献提到“善哉”指传说中的树名或凤鸟夜鸣现象,但此类用法较为罕见,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示例用法

如需更完整的出处或例句,可参考《左传》《佛经》等古籍,或查阅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比比划划币帛避猫鼠鄙土不衷不足为据残客辞臣代议制递人对翫二俊凡笔飞符辅车相将抚台缓歌缦舞化钱花俏剪僇甲夜集权炬炭咖啡厅开敷考驳媿赧料数留言乱本论谥猫虎头嫩水宁戚歌盘肴霈泽翩翾飘酒疲役迁葬人苋日高三丈日火柔煦舍得诗痴诗评世雄输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孙谢蹋顿汤勺髫鬌铜钱投拜途穷枉用心机未字纤维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