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汩泥的意思、汩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汩泥的解释

(1).语出《楚辞·渔父》:“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淈,通“ 汩 ”。汩泥,谓搅浑泥沙。 唐 孙樵 《书褒城驿壁》:“鱼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

(2).引申为随世浮沉。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省上再和》:“当年曹守我 胶西 ,共厌餔糟与汩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汩泥”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语,其含义可从本义和引申义两方面理解:

  1. 本义
    指搅动泥沙使其混浊不清,语出《楚辞·渔父》:“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淈通“汩”)。这一动作在原文中比喻与世俗同流合污,通过搅浑水来掩盖真相或逃避责任。

  2. 引申义

    • 形容混乱状态:用于描述事物纷乱复杂、难以辨清的情境,如环境杂乱或问题纠结不清。
    • 随世浮沉:引申为顺应世俗、放弃原则的处世态度,如苏轼诗句“共厌餔糟与汩泥”即暗含对随波逐流的批判。
  3. 使用场景
    常见于文学或议论性文本中,既可指具体事物的混乱(如“枯泉汩泥尽鱼”),也可隐喻社会或个人处境的迷茫与妥协。

  4. 出处与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楚辞》,唐代孙樵、宋代苏轼等文人沿用并拓展其含义,使其兼具描述性与哲理性。

“汩泥”既保留了对物理混浊状态的描绘,也承载了文化语境中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反思。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