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road and level]∶宽且平
一片坦荡的苇丛
(2) [magnanimons; bighearted]∶喻人心地正直,心胸开阔
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
胸襟坦荡
(1).《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坦荡荡,宽广貌。”后以“坦荡”形容胸襟开朗,心地纯洁。 南朝 梁 沉约 《怀旧诗·伤王谌》:“长史体閒任,坦荡无外求。” 曹靖华 《飞花集·怀周6*恩6*来同志》:“那样坦荡的胸怀,以及待人接物的恳挚、热情,这一切一切啊,使我永世不忘。”
(2).坦率任性;放达。《晋书·阮籍传》:“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 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新唐书·李华传》:“ 华 少旷达,外若坦荡,内谨重,尚然许,每慕 汲黯 为人。” 宋 叶适 《通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君坦荡不为限级,遇人无新旧,樽酒尽欢。”
(3).平坦宽阔。 唐 高骈 《过天威径》诗:“归路嶮巇今坦荡,一条千里直如弦。”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三:“ 中国 的长河平原,感受无限的坦荡性。”
(4).引申为太平。 清 姚梅柏 《双头牡丹灯记》:“矧此清平之世,坦荡之时,而乃变幻形躯,依草附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坦荡汉语 快速查询。
“坦荡”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多层含义:
形容地势或空间
指宽广平坦的状态,如“坦荡的大路”。该用法常见于描述自然景观或建筑结构,例如“一片坦荡的苇丛”。
形容人的品格
表示心胸开阔、光明磊落,如“胸怀坦荡”。这一含义源自《论语·述而》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强调正直无私的品德。
“坦荡”不仅是对外在形态的描述,更被赋予道德价值,成为儒家文化中“君子”品格的象征。其双重含义体现了汉语词汇“形神兼备”的特点。
《坦荡》是一个汉字词语,用来形容心胸广阔、处事放松、不拘束的状态。它是一个形容词。
《坦荡》这个词的部首是「土」和「艸」。它的总笔画数是9。
《坦荡》这个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禹财传》,意为开阔、宽广无遗。后来演变为表示人的胸怀宽广、待人处事无拘无束之义。
《坦荡》的繁体字是「坦蕩」。
在古代,「坦荡」的写法略有不同。其中,「坦」曾写作「忐」,表示没有焦虑、烦躁,「荡」曾写作「當」,意为洗涤、澄清。
1. 他的心情坦荡到让人羡慕。
2. 在坦荡的胸怀中,我们可以容纳更多美好的事物。
衣冠禽兽、心旷神怡、犬牙交错
宽广、开阔、豁达、洒脱
狭窄、纠结、拘束、狭隘
毕瓮不殰采蕨猜摹才气参将晨旦虫串串传事板輴车除夕篡乱洞覩断果風礫纷哗福惠覆醴夫壻绀青公害功状光爓悍人鹤发童顔浣草回文织锦互折鹘蹄绛纱见兔放鹰交掎阶阁疾走郡号狂飇诔词两说连蒙带唬料度令饬六月盟载面容鸟面鹄形欺瞒穷栖砌煞神威沈舟破釜设誓手书私烛体系屯悴玩治斡运五路献曝之忱洗垢索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