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鹞鹰的一种。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鷂有数种,俊而大者,俗谓之木鷂,可以捕乌鹊。”
关于“木鹞”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木鹞(拼音:mù yào)指鹞鹰的一种,属于体型较大且较为俊猛的品种,主要用于捕猎乌鹊等鸟类。该词最早见于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方物》,记载“鹞有数种,俊而大者,俗谓之木鷂”。
词源与结构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描述鸟类分类或古代捕猎工具,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若用于形容人行动迅捷,需注意上下文的适配性。
相关文献
宋代文献《能改斋漫录》是重要考证来源,明确记载其作为猛禽的功能性特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方言用法,可参考《能改斋漫录》及相关鸟类学资料。
《木鹞》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用木制成的鹞子。鹞子是一种风筝的一种,用于放飞并拴在绳子上进行操控。
《木鹞》的部首是「木」,意思是与树木有关;它的笔画数为9画。
《木鹞》可以追溯到古代《说文解字》,它最早的意思是指用树干制作的鹞子。
《木鷂》是《木鹞》的繁体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木鹞」有时会以更加简化的形式来写:「木鹞」,其中「鳥」为「鸟」的繁体字。
1. 小明手巧,他用木鹞放飞得很高。
2. 秋天是放风筝的好季节,我最喜欢放木鹞。
组词:
木偶、木屐、木匠、木工、木呆子、木本植物。
近义词:
风筝、纸鸢、空中飞鸟。
反义词:
地上爬虫、水中游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