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均权的意思、均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均权的解释

(1).谓力量相当。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夫 燕 齐 ,非均权敌战之国也,所以然者,四子之力也。”

(2).犹分权;平权。《后汉书·申屠刚传》:“ 周公 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以中臺不便於察外吏,乃设按察司为外臺,弹压百僚,震慑羣吏,藩司以下,皆得觉举,实与御史大夫表里均权。” *********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央与省之权限,采均权制度,凡事务有全国一致之性质者,划归中央;有因地制宜之性质者,划归地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均权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释义指权力分配均衡,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 基本释义

    指权力或权限在不同主体间的平均分配与平衡,强调避免权力过度集中。该词由“均”(平均)与“权”(权力)复合构成,体现中国政治思想中“制衡”的传统理念。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政治学专有意义

    特指国家治理中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模式,要求行政、立法等权限根据事务性质(如全国性/地方性事务)合理分配,实现“中央统一领导”与“地方自主性”的协调。此用法多见于宪法学与公共管理领域。

    来源: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3. 历史语境延伸

    近代中国政治改革中,“均权”成为制度设计的重要原则。例如孙中山提出“均权制度”,主张中央与地方权限依事务性质划分,既非联邦分权也非中央集权,而是动态平衡的治理框架。

    来源:《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商务印书馆。


权威性说明:

本文释义综合《现代汉语词典》的语义基础、政治学专著中的术语定义及历史文献中的实践阐释,确保内容符合学术规范与语言准确性。引用来源均为权威出版社发行的专业工具书与学术著作,内容可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均权”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基本含义

  1. 力量相当
    指双方或多方势力均衡、不相上下。例如《说苑·君道》中提到的“燕齐非均权敌战之国”,即强调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并非实力对等的国家。

  2. 分权或平权
    指权力分配上的平等或分散,例如《后汉书》记载周公摄政时“均权布宠,无旧无新”,体现权力共享的理念。现代用法更强调社会、政治层面的公平性,如“均权制度”可指权力平等分配的结构。


二、历史与扩展解释


三、相关概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出处或现代案例,可参考《说苑》《后汉书》等古籍,或社会学、政治学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板平比物连类彼中博士常仪禅思冲积物丑小鸭春词大盟黨惡大壮點頭哈腰雕板栋干冬官断鹤续凫堆积作用妃匹风馨隔别葛面格议冠代官告鹳鷒归祔黄縢酒挥挥弧圈詃引交首鸡场街头巷尾井陉关愧汗溃溢困畏连光历精更始柳思镂版轮风人乐讪不搭的生硝失辞诗宗束仪私学堂松柏贪狠它时踏踏调拨价格涕欷魏颗结草现代汉语箱笥邪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