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丝笼的意思、丝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丝笼的解释

(1).古代上元节特制的一种食品。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岁时节物:元日,有屠苏酒、五辛盘、咬牙餳;人日,则有煎饼;上元,则有丝笼。”

(2).指鸟笼。《广西壮族文学·新的戏剧·刘三姐》:“﹝ 莫海仁 ﹞便计谋使 刘三姐 像‘鸟儿进丝笼一样有翼也难飞’,于是请媒婆说亲,要娶 三姐 为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丝笼"是汉语中具有复合意象的名词,字面指"丝线编织的笼状物",但在实际使用中常承载文化象征。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包含两层核心释义:

一、物质形态 指以蚕丝、金银丝等纤细材料制成的网状容器,常见于古代器物。例如清代服饰配件中的"金银丝笼冠",即用金属丝编织成镂空冠饰,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这类实物可见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清代宫廷服饰配件。

二、文学意象 在诗词创作中多借指精巧纤柔的事物。宋代杨万里《初夏》诗句"芭蕉分绿上窗纱"中,有注家将"绿丝笼"解读为用绿纱制成的遮阳帘,比喻夏日植物生长的蓬勃状态。这类用法在明清小说中常被引申为对女性柔美气质的暗喻。

该词的构词法属偏正结构,"丝"作为材质限定词,强调制品的精细特质;"笼"作为中心语,既保留容纳功能的本义,又衍生出遮蔽、装饰等延伸语义。在语音学角度,"丝笼"属于平仄相谐的双音节词,符合古典文学作品的韵律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丝笼”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古代节日食品

指唐代上元节(元宵节)特制的一种传统食品。根据宋代庞元英《文昌杂录》记载,唐代不同节日有特定饮食习俗,例如元日饮屠苏酒、上元节食用丝笼。其具体形态和做法已不可考,推测可能与丝状或笼状造型相关,属于节庆特色点心。

二、鸟笼的别称

代指用竹丝或藤条编织的鸟笼,常见于文学比喻中。例如在广西民间故事《刘三姐》中,用“鸟儿进丝笼”形容人物被困住、失去自由的处境,此处“丝笼”既指实物鸟笼,也暗喻封建压迫。


注:该词属于古汉语及方言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昌杂录》等古籍或地方民俗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案抚暴恶宝饭宝源局边甲匾桃鬓角子蔡畅蚩儜厨簏俶乱春朝辞采忖测淡汝浓抹旦月繙书分携干累敢情高蝉告语宫羽鹖戴禾卉堠程诲盗诲淫徽行戛纳简洁家长制酒觥开题靠身文书朗玉靓观敛怨令绩丽闲隆就龙湫茶脔股落锁排除万难匍滴虫浦溇墙根衾裯妾韧力三资企业设隘盛阀十意视远步高水碾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之所恶铜松威教辒辌五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