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司铎的意思、司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司铎的解释

(1).谓掌管文教。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故称。 清 孙枝蔚 《汪舟次赴赣榆教谕任因赋寄怀》诗之二:“学官繇延聘,事曾闻 元 季。当时司鐸者,往往居大位。”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赵屏山》:“ 道光 庚子, 赵 在 临海县 幕,余时司鐸郡学,过从频数,投分甚深。”

(2).古代军中负责击钲铎以传令的人。《文选·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纷,迄于 上林 ,结徒为营,次和树表,司鐸授鉦,坐作进退,节以军声。” 薛综 注:“司,主也。鉦鐸所以为军节。” 吕延济 注:“鉦鐸所以节进退。言司主者,授人使击发也。”

(3). 春秋 鲁国 宫名。《左传·哀公三年》:“五月辛卯,司鐸火。” 杜预 注:“司鐸,宫名。”《孔子家语·辨物》:“ 孔子 在 陈 , 陈侯 就之燕游焉。行路之人云:‘ 鲁 司鐸灾及宗庙。’以告 孔子 。”

(4).天主教神父的正式品位职称。也称司祭。译自拉丁文Sacerdotes(单数作Sacerdos)。中国天主教最初音译“撒责尔铎德”,简称“铎德”,后来用儒家关于“施政教时振木铎”的说法,改为“司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司铎,在汉语词典中是一个具有特定宗教含义的词汇,主要源自天主教语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司铎指天主教的神父或司祭,负责主持宗教仪式,如弥撒、洗礼和告解等,是天主教教会中的核心神职人员。词源上,该词源于拉丁语“sacerdos”,意为“祭司”,在汉语中被音译和意译结合而来,体现了跨文化传播的特点。

在历史演变中,司铎一词在古汉语中曾指代官职,如周代掌管礼仪的官员,但现代用法已集中于宗教领域。例如,在句子“这位司铎主持了周日的弥撒”中,它明确表示天主教神父的角色。这种用法强调了其权威性和专业性,符合天主教教会的规范。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司铎”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随历史演变和语境变化而不同,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字义

“司”指掌管、主持,“铎”是古代宣布政令或战事时用的大铃(形似钟,金属材质)。二字组合后,字面意为“执掌铃铎的人”,引申为权力或教化的象征。

二、主要义项

  1. 古代文教掌管者
    周代有“振木铎以宣教”的传统,司铎成为负责教化民众的官职,后泛指主持文教事务的官员。例如清代诗句“当时司鐸者,往往居大位”即指此职。

  2. 军中传令官
    古代军队中负责击打钲、铎传递指令的人员,属于军事职能角色。

  3. 春秋鲁国宫名
    特指鲁国一处宫殿名称,属历史地理专有名词,现代使用较少。

  4. 天主教神职称谓
    中国天主教对神父(Priest)的正式称谓,音译自拉丁文“Sacerdos”,早期译作“撒责尔铎德”,后结合儒家“振木铎施教”典故改为“司铎”。

三、文化延伸

四、使用场景

现代主要用于宗教领域,指代天主教神父;文史语境中则多涉及古代职官或典籍考据。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鞍马之劳白厅办解保宁巴歈边弊兵忌不霁参对草偃襜蔽待考颠沛流离丢份顿足椎胸飞楫付之梨枣桴粥隔涉挂印徼道交旧戒门儆省今来古往棘田积阴龛庙控扼空水列籍拿刀弄杖棋博青舫弃瑕忘过起攒诠译让诮僧雏山崩地坼删补石鼓文思干死公讼氓天灾铁絚体形推恩削藩危弱苇桃倭迟无忓污僈相邦县官嫺静小照西风残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