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铁絚的意思、铁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铁絚的解释

亦作“ 铁絙 ”。铁索。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搏肉狼》:“太监 王振 第前,以铁絙繫一狼。”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蒙古陷襄阳》:“至 磨洪滩 以上, 元 兵布舟蔽江,无隙可入, 顺 等乘鋭断铁絚,攒杙数百,转战百二十里。”参见“ 铁索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铁絚(tiě gē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专业性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以铁制成的粗大绳索或索链,主要用于古代工程与军事领域。据《汉语大词典》解释,“絚”通“緪”,本义为粗大的绳索,与“铁”组合后特指铁制缆索,常见于桥梁固定、船舶系泊或重型器械牵引等场景。

从文献应用看,铁絚在宋代工程技术中尤为典型。《宋史·方技传下·僧怀丙》记载僧人怀丙曾用铁絚修复真定木塔:“以二铁絚夹佛,维以柱,中间不设一木”,体现了其在建筑加固中的核心作用。明代《天工开物·冶铸》篇详述铁絚制作需经过“锻铁成条,绞合为股”的工序,其抗拉强度远超普通麻绳。

该词在构词法上属于偏正结构,“铁”作为材质限定词,突显材料的坚固特性;“絚”作为中心语素,强调物件的功能属性。清代《工程做法则例》将铁絚归入“锚缆器具”类目,与铁锁、铁锚并列,印证其作为工程构件的专业定位。

现代考古发现,如河北赵州桥遗址出土的唐代铁索残件,实物直径达4厘米,由32股熟铁丝绞合而成,为铁絚的具体形制提供了实物佐证。这类文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冶金文物展厅,佐证了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水平。

网络扩展解释

“铁絚”是一个汉语词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拼音与结构

二、基本释义

三、引证与用例

  1. 明代马愈《马氏日抄》记载:“太监王振第前,以铁絙繫一狼”,描述用铁索拴住狼的场景。
  2. 明代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提及:“断铁絚,攒杙数百”,指战争中破坏铁索的战术。

四、综合解析

五、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古代类书或《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暴库边司冰川学不偢不倸蚕麻成为迟迟吾行吃嘴出份子蝶羽二守方宾风馨桴应赶明儿鬼胡延国有制鹤井鸿陆坏醋怀忆回水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夹缬洁牙金马碧鸡矜忤聚伞花序客伏窠子蠡屏龙门阵龙跧虎卧露门学马脚冒疾骂山门蔑睨判令棚舍贫萌千古绝唱千言万语山茶山回路转摄契十二木卡姆帅从贪黠田坡铁板注脚梯峤危拔雾渤相伐香粉乡镇企业先灵小鸡胆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