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伯的意思、四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伯的解釋

(1).主四嶽之官。《國語·周語下》:“此一王四伯,豈繄多寵,皆亡王之後也。” 韋昭 注:“一王謂 禹 ,四伯謂四嶽也。為四嶽伯,故稱四伯。” 唐 賈公彥 《周禮正義序》:“又 鄭 ( 鄭玄 )雲:‘四嶽,四時之官,主四嶽之事。’始 羲和 之時,主四嶽者謂之四伯。”參見“ 四嶽 ”。

(2). 晉 時大鴻胪 陳留 江泉 以能食為谷伯, 豫章 太守 史疇 以大肥為笨伯,散騎郎 高平 張嶷 以狡妄為猾伯, 羊聃 以狼戾為瑣伯,人稱四伯,以拟古之四兇。見《晉書·羊曼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四伯”是一個具有多重曆史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一、古代官職稱謂

指主四嶽之官,即掌管四方山嶽的官員。該用法源自《國語·周語下》記載,其中“四伯”與“禹”并稱為“一王四伯”,代表夏禹時期的四位重要官員(四嶽伯)。唐代賈公彥在《周禮正義序》中也提到,四伯是掌管四時、四嶽事務的職位。

二、晉代人物别稱

指晉代四位被貶稱為“四伯”的官員,因其品行類似上古“四兇”而得名:

  1. 谷伯:大鴻胪江泉(因貪食得名)
  2. 笨伯:豫章太守史疇(因體胖愚鈍得名)
  3. 猾伯:散騎郎張嶷(因狡詐狂妄得名)
  4. 瑣伯:羊聃(因暴戾嚴酷得名) 此說法出自《晉書·羊曼傳》,四人被類比為“四兇”。

其他補充

現代語境中,“四伯”偶爾用于指同輩中排行第四的男性,但此用法較為罕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國語》《晉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四伯的意思

《四伯》可指古代禮制中的貴族封號,也可以用來形容四個兄弟中排行第四的那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四伯》的部首分别是「日」和「亻」,它一共有七畫。

來源

《四伯》這個詞的來源,最早出現在古代華夏的神話傳說中。據《山海經》記載,四伯是指四位相貌迥異的神秘巨人,他們分别統領東、南、西、北四方。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對居高位者或某一組織的封號。

繁體

《四伯》的繁體字為「四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四伯」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寫作「垐伯」或「士伯」,但現代常用的寫法還是「四伯」。

例句

1. 在古代,四伯是擁有特權和權力的封號。

2. 他是四兄弟中的四伯,負責家族事務的管理。

組詞

「四伯」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完整的詞語。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四大爺、四伯公、四家人、四嫂。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大伯、二伯、三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