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戒惧。《尚书大传》卷三:“战者,惮警之也。”
“惮警”一词在现代汉语通用词典中未见明确收录,可能为生僻组合或讹误词形。从语素构成分析,“惮”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畏惧、忌怕”,如《论语·学而》载“过则勿惮改”;“警”则指“戒备、警觉”,《说文解字》释作“戒也”,后延伸出“敏锐觉察危险”之意。
二字组合存在两种解释可能:一作动宾结构解为“对警戒产生畏惧”,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惮之以威”句式;二或为古代司法术语“警惮”的倒置,表“使畏惧警戒”的使动用法,见《清史稿·刑法志》载“严刑以警惮奸邪”。建议使用者结合具体文献语境核实词义,或确认是否存在字形讹误。
“惮警”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其详细解释:
发音:dàn jǐng
词性:动词
核心意义:指因畏惧而保持高度警惕,强调对潜在危险或风险的戒惧心理。
字义拆分
经典出处
最早见于《尚书大传》卷三:“战者,惮警之也。”此处指战争使人因恐惧而保持警觉,引申为对危机的普遍戒惧态度。
使用场景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尚书大传》等文献来源。
襬纹八绝榜师并日不遑启处残雪插队落户单杠蠹民梗政度蜜月翻核肥壮凤眼窗奋荣分散染料恭谨挂搭灯官寺鬼气亨鲜和扰毁丑积浸晋帖絶少刻碎灵谈丽黠啰苏谩欺闷绝明后溟陬颇说青北清立罄露秋酎三茅闪槌芟翦山隐审赏食时守陴死命四勿跳到黄河洗不清蜩蟧铜璧同舟敌国妥慎往号王音文罔五壏吾僚无凭据赮驳相得益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