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狀的意思、書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狀的解釋

信劄。 清 吳敏樹 《與梅伯言先生書》:“裡人 毛西垣 孝廉入都,謹附書狀,屬令面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書狀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層核心含義:

一、字面本義(文書與形式)

書指書寫記錄的文字材料,狀指陳述事由的公文格式,合稱泛指正式書面文件。古代多指官府文書、訴狀或憑證類文件,如《漢語大詞典》釋為“文書,公文;訴狀”(來源:《漢語大詞典》第6卷,上海辭書出版社)。例如:

“凡訴訟者,須以書狀呈遞官府。”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二、法律場景特指(訴訟文書)

現代漢語中,書狀特指法律程式中的格式化文書,常見于司法領域:

  1. 起訴狀:原告向法院提交的訴訟請求文件
  2. 答辯狀:被告針對起訴内容的書面回應
  3. 上訴狀:不服判決時申請複審的文書

    (來源:中國法律文書規範,最高人民法院發布)


權威補充說明

“書狀”屬正式書面語,日常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法律、行政等場景具有嚴格規範性。其構詞體現漢語複合詞特征:“書”強調載體,“狀”側重格式,整體指向需符合特定程式的文本。目前暫未發現可引用的線上詞典資源,如需查閱原始釋義,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紙質辭書,或訪問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需館内檢索)。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您的問題,這裡分别解釋“詞”與“書狀”兩個詞語的含義及相關信息:


一、關于“詞”的解釋

  1. 基本定義
    “詞”是漢語常用字,讀作“cí”,最早見于戰國文字,本義是将内心所想外化表達的語言單位。在語言學中,“詞”指最小的可獨立運用的表義單位,如“詞彙”“詞句”等。

  2. 文學體裁
    作為文體,“詞”特指興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的詩歌形式(如宋詞、詞牌),可配樂歌唱,後發展為按固定格律創作的文學體裁。

  3. 與“辭”的關系
    古代“辭”與“詞”在“言詞”義上同義,但早期多用“辭”,漢代後逐漸以“詞”代“辭”。


二、關于“書狀”的解釋

  1. 基本含義
    “書狀”指信劄、書信,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清代吳敏樹的信件中提到“附書狀”即指附上書信。

  2. 擴展用法

    • 形容字迹工整:可比喻字迹或排版如印刷般整齊美觀。
    • 官方文書:清代官方狀紙中,“書狀”需符合“狀式條例”的規範格式,内容嚴謹。

别人正在浏覽...

白狄扳龍附鳳闆録镳駕膊膊不期然而然吃黑飯,護漆柱檮戭楚璧隋珍大耳翁代碼打雞窩倒斷電阻斧琢根前共享寡怨瑰邁皓彩徑窦錦篇繡帙金鮮津陽門近祖九工雞鹜相争集滞居多絕國殊俗決征巨壯枯冢涼炒麪廉善蠻估毛宗馬通密谂峭快傾家騎射牣積人生目的散架三千客上陳試茶獸害四羅泰龜藤椅填嗉外傳王位忘形交香閤鄉君纖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