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辅仁的意思、辅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辅仁的解释

谓培养仁德。《论语·颜渊》:“ 曾子 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友相切磋之道,所以辅成己之仁。”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达者知其然也。” 北魏 胡叟 《示*********》诗:“何用宣忧怀,託翰寄辅仁。”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辅仁”一词源自《论语·颜渊》中的“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原意为通过结交良友来培养仁德()。其核心含义是借助他人的品德与学识,辅助自身完善仁德修养。以下从词义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展开说明:

一、词语本义

  1. 经典出处
    《论语》中“以友辅仁”指君子通过交流学问、结交品德高尚的朋友来提升自身仁德。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也提到“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强调良友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性。

  2. 引申含义
    “辅仁”常被用于表达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如汉代学者解释为“友相切磋之道,所以辅成己之仁”,即通过互助学习实现道德完善。

二、实际应用

  1. 作为名称寓意
    该词多用于教育机构命名,例如辅仁大学、辅仁中学等,体现“培养仁德”的办学理念。辅仁大学的校训“真善美圣”即源于此()。

  2. 辅仁大学的历史背景

    • 大陆时期(1925-1952):前身为北京辅仁社,由马相伯等人创立,与北大、清华等并称“北平四大名校”,以“崇德博学”为宗旨()。
    • 台湾复校(1960年至今):现为台湾顶尖私立综合大学,直属梵蒂冈教廷,以神学、文史哲等学科著称,延续“辅仁”精神()。

“辅仁”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的重要理念,也是教育机构传承的核心价值观,兼具道德意涵与实践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辅仁 段落1(h2):词语意思

《辅仁》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辅佐仁人,即协助善良的人,帮助正直的人。

段落2(h2):拆分部首和笔画

《辅仁》的第一个字是“辅”,它的部首是辛,拼音是fǔ,它的总笔画数是8。第二个字是“仁”,它的部首是人,拼音是rén,它的总笔画数是4。

段落3(h2):来源

《辅仁》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贤德之人辅佐君主,协助善良人士的忠诚态度。这个词语源于中国古代士人的信仰和道德伦理观念。

段落4(h2):繁体

《辅仁》的繁体字是「輔仁」。

段落5(h2):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以《辅仁》为例,字形更加繁复,书写方式也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保持了字义和发音的连贯性。

段落6(h2):例句

他是一个真正的辅仁,总是尽力帮助别人。

段落7(h2):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辅佐、仁爱、协助。

近义词:助人为乐、助人为快、助人为善。

反义词:破坏、阻隔、忽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