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垂诰的意思、垂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垂诰的解释

垂示告诫。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恶者之事,可以戒俗者,愿闻垂誥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商 周 之世,则 仲虺 垂誥, 伊尹 敷训。”《北史·李彪传》:“祭无主则宗庙无所饗,冢嫡废则神器无所传。圣贤知其如此,故垂誥以为长世之法。”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垂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垂示告诫,多用于描述帝王、圣贤或权威者向下传达训诫或命令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来源与用法

  1. 历史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行品》,文中提到“恶者之事,可以戒俗者,愿闻垂诰焉”,意为用负面事例警示世人。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也提到“仲虺垂诰,伊尹敷训”,指商周时期贤臣通过训诫辅佐君王。

  2. 权威性与应用场景
    多用于政治、礼仪或道德教化领域。例如《北史·李彪传》中强调“垂诰以为长世之法”,即通过训示建立长久的治国法则。


三、常见误解辨析


四、近义词与延伸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经典文献(如《抱朴子》《文心雕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垂诰(chuí gào)是一个汉字词语,含义指皇帝下诏临幸,并赐予荣誉或特权。下面是关于垂诰的一些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垂字的部首是工(gōng),诰字的部首是讠(yán)。垂字共有8个笔画,而诰字共有7个笔画。 来源:垂诰的含义源自古代中国帝王皇室的行为。帝王会亲自颁发诏书表彰功绩卓越的臣子或贵族,赐予他们特殊的荣誉和权力。 繁体:垂诰的繁体写法是「垂誥」。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垂诰的写法略有不同。垂字的古代写法为「墜」,诰字的古代写法为「誥」。 例句:皇帝垂诰,赐予他臣高官爵位。 组词:垂诰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垂诰之恩、垂诰令等。 近义词:近义词包括颁诰、赐诰、颁旨,它们都指皇帝下诏临幸并给予特权的行为。 反义词:垂诰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因为它与皇帝行为相关,无法找到一个直接相反的词语。 希望这些简要的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需更多信息,请参阅相关字典或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