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署篆的意思、署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署篆的解释

署印。因官印皆刻篆文,故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外国·册封琉球》:“在 闽 时,适 福州 缺守, 阮坚之 以司理署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署篆”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署篆(shǔ zhuàn)原指古代官员印章的交接仪式,后引申为官职、权力的更迭,或临时代理职务的行为。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层面:

  1. 权力象征:古代官印皆用篆文雕刻,故称"篆",接受官印即代表获得行政权力
  2. 职务代理:当职位空缺时,由他人暂时代理并掌管印信,即"署理篆务"

二、词源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献《野获编》,记载了万历年间福州知府空缺时,由司理阮坚之暂代职务的史实。篆文作为官印专用字体,自秦代"书同文"政策后成为权力象征,因此"署篆"特指与官职相关的印信交接。

三、具体用法

  1. 动词用法:指代理官职
    • 例:明代沈德符记载"阮坚之以司理署篆"(《野获编》)
  2. 名词用法:代指官印或职务
    • 相关词汇:摄篆(代理官职)、卸篆(卸任)

四、现代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该词仍用于公文和学术领域,特指:

注:如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可查阅《明史·职官志》及《清代文书制度研究》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署篆的意思

署篆是指中国古代官员签署文书所使用的篆刻字体,也是一种书法艺术形式。它是通过诸多符号和笔画的组合形成,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装饰性。

拆分部首和笔画

“署篆”的拆分部首为“⺮”(竹字部首)和“⽔”(水字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20画,分别由“笔画8”的“⺮”和“笔画12”的“⽔”所组成。

来源与繁体

署篆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时期的秦篆。它是由后来的篆书演变而来,是古代官员文书签字的一种特殊书写方式。

在繁体字中,“署篆”被写作“署篆”(將字部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和现在有所不同。字的构造更为复杂,形状更加丰满。在书写署篆时,需要使用刻刀在硬质材料上进行刻写,以形成笔画清晰的篆刻字体。

例句

1. 他在文书上用署篆签了字。

2. 这幅字画的篆体书写工整,可见作者功力深厚。

组词

署名、署笔、篆刻、篆书、书法、文书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篆字、官篆

反义词:隶书、行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百斛拌舍豹文鼠笨谜逋城钱补谥超迁逞祸澄练纯气倒行迪功放娇風虎雲龍个钱害渴浩劫鹤卵黄骨髓会水和丸降麻官贱屯噭謈解驳龛剪览观雷奔列支敦士登龙洞命材抹媚飘动嫔妓破声青海马泣岐上元夫人深遯沈肃湿温兽材私积撕破脸踏混木蜪伴题奏万端萎顿文境瘟头瘟脑崄要小拱稀诧鞋扇谐应犀胯新翻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