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麤定的意思、麤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麤定的解释

谓大致安定。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五》:“於是天下麤定,唯 陇 蜀 未平。”《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 闔閭 駡曰:‘寡人观 要离 之力,不及一小儿,何能胜伐 楚 之任哉!况寡人国事麤定,岂堪用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麤定”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麤”为“粗”的异体字,《说文解字》释为“行超远也”,后引申出粗略、不精细之意;“定”本义为安定,《尔雅·释诂》训作“止也”,含确定、稳定之义。二字组合形成“麤定”,字面可解作“粗略确定”或“大致安定”。

二、文献用例

  1. 宋元文献中多表临时性安排,如《朱子语类》卷七十八:“礼文麤定,犹须细密考校”,指礼仪规范初步拟定;
  2. 明清方志常见“疆界麤定”表述,特指行政区域的大致划分;
  3. 近现代方言调查显示,在吴语区仍保留“麤定章程”的用法,强调非最终决定状态。

三、语义辨析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区别于“粗定”,更突出事物发展初期阶段的不完备性,强调动态调整空间,常见于古代公文及学术考订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麤定”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麤定(拼音:cū dìng)表示“大致安定”或“初步稳定”,常用于描述国家局势、社会状态等处于初步安定的阶段,但尚未完全稳固。

字词拆解

文献例句

  1. 《后汉纪·光武帝纪五》提到:“於是天下麤定,唯陇蜀未平。”指东汉初年天下初步安定,但仍有部分地区未完全平定。
  2. 《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中,吴王阖闾称:“况寡人国事麤定,岂堪用兵?”表示国家刚初步稳定,不宜出兵。

用法说明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强调事物处于初步稳定但未臻完善的状态,常见于描述政权更迭、战乱平息后的过渡时期。

提示:因“麤”为生僻字,现代汉语中一般用“粗定”替代,但需注意语境是否符合古文表达习惯。

别人正在浏览...

阿监半男女扮戏子宝髻宝算不可胜纪擦粉涂额唱偌齿胄出嫁摧伏丹阳大牌档底货繁霜凡下飞禽風儀高气压区公朱光猷官会鬼籙花谢火珠谏争稽伏筋道金钢连泗纸沥霤流沔美善面问末风内弟年月鸟阵拟合偏愎偏憎揊拍遣差清辞丽句倾怀求聘人给家足人均湿化时术水碧山青私假搜访岁寒心僞善五陵年少县亭哮吼虓怒醯鸡